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作者:佚名 全集:百家姓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歷史來源
  1、出自神農氏,是炎帝的后裔,以王父字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農氏后人入朝為農正官,職掌農業生產和祈禱豐年等事務。他的后人就以農為氏。
  2、出自以官名為氏。遠古負責管理農事的官稱為農正官。任此官職的人,其后代有的以官名中的“農”字為姓,稱農氏。
  3、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數民族有農姓:
 ?、賶炎鍍z姓改為漢姓。北宋時,趙宋明對廣西農洞壯族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
 ?、谇甲灞居刑K農氏,改漢姓為農氏。

家族名人
  農益:平南人,明永樂年舉人,官訓導,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農猷:明代官淳安縣縣令,多有惠政。
  農志科:沅州人,明宣德年間任靖州學正,亦是明代的一位名儒。

遷徙分布
 ?。ㄈ保┺r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的首領,他的部落崇拜鳳圖騰,和崇拜龍圖騰的黃帝氏族一起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部落很善于農業生產,種植業很發達,而種植業要比狩獵,采集更有保障,所以他的部落很興旺昌盛。炎帝的后后代中,有神農氏,相傳教導天下人播種種地,很受尊敬,名揚天下。而神農氏的后代中有的就以農作為姓氏,稱為農氏,世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農姓。到了周朝時候,農業生產在社會生產中占據了更為重要的位置。朝廷里面也專門設置了一種叫“農正”的官職,專門負責天下的農業生產和祈禱風調雨順的事宜,是很重要的官職。農正的后代中有的以官職名為姓氏,是今天農姓的又一支起源。另一支農姓源自北宋時廣西壯族的儂氏。北宋王朝窮于對付北方遼、西夏的戰爭,無暇南顧。祥符三年(1010年),交趾李朝建立,交趾李朝趁北宋王朝的南部邊疆松弛之機,強占壯族土地,掠奪人口,榨取財物。宋神宗熙寧年間與交趾李朝的戰爭。不斷侵擾廣西沿海。儂智高起兵反抗,在儻猶州(今靖西縣東部)建立了“大歷國”,交趾王李德政又派兵鎮壓。儂智高多次要求歸附北宋,北宋王朝為了避免南方疆場生事,置之不理。儂智高在安德州(今靖西縣境)建立了“南天國”?;实v四年(1052年),率眾攻占邕州城(今南寧市),自稱“仁惠皇帝”,改國號為“大南國”,年號啟歷。接著,揮師沿郁江東下。在10多天之內,連克沿江9個州,進抵廣州城下。儂智高的軍隊也由5000人迅速壯大為50000人。圍廣州城57日不下。北宋王朝調遣大軍圍剿,儂智高率師轉回廣西,為宋大將狄青敗于昆侖關歸仁鋪。封建統治者對壯族先民的反抗斗爭進行暴力征服,一方面大肆屠殺,一方面大量掠奪壯族先民為奴婢,使其中的幸存者在皮鞭下逐漸接受漢文化,融合于漢族之中。在打敗儂智高后,趙宋明對儂部親屬實行滅族,對儂洞百姓則以賜姓的名義副其“從良”,改為漢姓。儂洞壯族為免殺頭滅族之災,一部分更姓趙,一部分則忍痛割愛,將儂字省去人旁,以農為姓,而且還在家譜中說先祖是隨狄青自山東來。據農氏家族的族譜這樣說:“……太祖始祖,本屬為帝裔孫,迄今二千余年,世系繁衍,散處于各省縣者,代有其人。至皇祜年間,農氏一姓,由山東省隨狄武襄(青)征南者,以千數百計……各散居于滇、粵、越等處……”農姓為正牌壯族。由于統治者對起義的殘酷鎮壓,后人提該歷史事件心有余悸,故不敢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的先祖與儂姓有關聯(余略)。

關鍵詞:百家姓,農

《農》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