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道經·第四章

作者:李耳 全集:老子道德經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dào chōng ér yòng zhī huò bù yíng , yuān xī sì wàn wù zhī zōng 。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cuò qí ruì , jiě qí fēn , hé qí guāng , tóng qí chén 。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zhàn xī sì huò cún , wú bù zhī shéi zhī zǐ , xiàng dì zhī xiān 。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大“道”空虛無形,但它的作用又是無窮無盡。深遠啊!它好象萬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鋒銳,消除它的紛擾,調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隱沒不見啊,又好象實際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誰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就像一個大容器,但它里面所蘊涵的內容,和運用的領域是用之不竭的。第一章說過“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所以說真正沒有私欲的事物,我們要觀察他們的微妙之處,對于有私欲的事物,我們要觀察他們的欲望所達到的程度,對于不斷的觀察自然現象和社會的深入細節,我們不斷的發現微妙之處,不斷的充實“道”德內涵。

“淵兮(yuān xī),似萬物之宗” “道”是萬物的內在本質,就像是萬物發源的根源一樣。“萬物”也就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宗”是指祖宗。“似”就是好像,而不真正的是。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在我們不斷的認識和了解的過程中,要不斷的消磨認識的鋒銳部分,消除跟中認識的意見分歧,融合各種觀點的光輝,最終形成共同的觀點。“道”似就是好象存在,卻又深奧莫測。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我們不知道“道”是怎樣產生的,好像是在天地形成之先,也就是說在人類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道”了.

在本章里,老子仍然在論述“道”的內涵。他認為,“道”是虛體的,無形無象,人們視而不見,觸而不著,只能依賴于意識去感知它。雖然“道”是虛體的,但它并非一無所有,而是蘊含著物質世界的創造性因素。這種因素極為豐富,極其久遠,存在于天帝產生之先。因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這樣,老子從物質方面再次解釋了“道”的屬性。

承接第一章內容“無形”,老子稱頌“道”雖然虛不見形,但不是空無所有,從“橫”的角度談,“道”而是無限博大,用之不盡;再從“縱”的角度談;“道”又是無限深遠,無以追溯其來歷,它好象是自然萬物的祖宗,又好象是天帝(上帝)的祖先。從此說來,不是上帝(天帝)造物,而是“道”生上帝(天帝),繼生萬物。“道”的作用是宇宙至高無上的主宰。

思想的放蕩

把“道”喻為一只肚內空虛的容器,是對其神秘性、不可觸摸性和無限作用的最直觀和最形象的譬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會使蘊含的豐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動和富于想象力的發揮,老子對道的這種不拘常規的描述方式,給予后來道家人物自由放蕩的思想和行為以先導和啟迪意義。

最引人深思的例子,是對莊子作品中深邃的哲理發揮和藝術形象想象力的極度夸張的影響?!肚f子·德充符》寫了好幾個奇丑無比的得道之士,如斷腳的叔山無趾,生著瘤子的甕大癭,彎腰駝背又沒有嘴唇的支離無胯,等等??蛇@樣的人,偏偏國君看其順眼,男人們樂于相處,女人們甚至爭著相嫁。究其緣由,就因為這些人悟道天然,形顯而德美,內在的道德美勝過了外在的形體丑?!肚f子》一書中,像這樣用放蕩的思維和古怪的事例來闡說道理的篇章,可謂比比皆是。他說厲鬼與西施“道通為一”,說中央之帝渾地被人為鑿出“七竅“而丟了命,諸如此類,都體現出這種特征。

這種超常規的思維方式,對于后來魏晉時期玄學的自由發揮,也有其直接的承襲關系。玄學在殘酷的政治高壓下,以真對世俗禮教的束縛,主張人性的解放、服膺于自然為其宗旨。號稱竹林七賢的劉伶,佯狂縱酒,放蕩形骸。一次,他飲酒大醉,脫衣裸形在屋里。有人因此而嘲笑他,劉伶卻回答說:“我把天地當作房屋,房屋當作衣褲,你又為什么走到我的褲子中來呢?”這種看似怪誕的言行,卻真實反映了清談人物對人與自然關系、以及對道的特性的理解。老子說:“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張人與自然關系的諧合,追求個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為準則與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劉伶的這種驚世駭俗的言行,正是對世俗和禮教的唾棄,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體融合到自然廣大深厚懷抱里的一種實踐。

“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魏晉名士的名言。對現實禮教的鄙棄,對自然天性的追求,使得思想放蕩、性格不羈的他們,在世俗的眼中總是顯得那么奇異怪誕、格格不入。那個臨刑前還要彈奏一曲《廣陵散》的嵇康,就是一個敢于懷疑和批判的思想放蕩者。他竟然對一向被視為“兇逆”的管叔、蔡叔給予新評價,認為其“未為不賢”,只是“不達圣權”而已;不僅如此,他還無法無天的‘非湯武而薄周孔。’諸如此類,他都表現出一種獨立不羈的人格精神,千載而后,仍讓人不能不感嘆敬佩。

[長篇大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緊接上章“為無為,則無不治”的用而勿用,勿用而用之后,便提出“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作為“用道而不為道所用”的更進一層說明。在這里首先要了解“沖”字與“盈”字是對等性的。“沖”字在《老子》這一章句中的意思,應該作為沖和謙虛的“謙沖”解釋。換言之,沖,便是虛而不滿,同時有源遠流長、綿綿不絕的涵義。如果解釋“沖”便是用中而不執一端或不執一邊的意思,也可以相通??傊?,知道道的妙用在于謙沖不已,猶如來自山長水遠處的流泉,涓涓汩汩而流注不休,終而匯聚成無底的深淵,不拒傾注,永遠沒有滿盈而無止境。如果了解道的沖而不盈的妙用,它便如生生不已,永無休止,能生萬物的那個想象中的宗主功能一樣,就可應用無方,量同太虛。

能夠做到沖虛而不盈不滿,自然可以頓挫堅銳,化解紛擾。然后參和它的光景,互同它的塵象。但它依然是澄澄湛湛,和而不雜,同而不流的若存若亡于其間。倘使真能做到這種造詣,完成這種素養,便無法知道它究竟是“誰”之子?似人而非人,似神而非神,實在無法比擬它像個什么。假使真有一個能主宰萬有的大帝,那么,這個能創造大帝的又是誰?這個“誰之子”的“誰”,才是創造大帝與萬物的根本功能,也姑且強名之叫它是“道”。但是道本無形,道本無名,叫它是“道”,便已非道。因此,只好形容它是“象帝之先”。

從個人的修養來講,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沖虛謙下,無論是煉氣或養神,都要如此,都要沖虛自然,永遠不盈不滿,來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納新,流存無礙而不住。凡是有太過尖銳,特別呆滯不化的心念,便須頓挫而使之平息。對于煉氣修息,煉神養心,也都要如此,倘有紛紜擾亂、糾纏不清的思念,也必須要解脫。至于氣息與精神,也須保養不拘,任其沖而不盈。如此存養純熟,就可以和合自然的光景,與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自掩光華,混跡塵境。但是此心此身,始終是“沖而用之或不盈”。一切不為太過,太甚。此心此身,仍然保合太和而澄澄湛湛,活活潑潑,周旋于塵境有無之間。但雖說是澄澄湛湛,必須若存若亡,不可執著。我即非我,誰亦非誰,只是應物無方,不留去來的痕跡,所謂“先天而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如此而已。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①沖:通盅(chong),器物虛空,比喻空虛。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滿,引申為盡。

③淵:深遠。呵(a):語助詞,表示停頓。

④宗:祖宗,祖先。

⑤銼其兌:銼(cuo):消磨,折去。兌(rui):通銳,銳利、鋒利。銼其銳:消磨掉它的銳氣。

⑥解其紛:消解掉它的糾紛。

⑦和其光:調和隱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塵:把自己混同于塵俗。以上四個“其”字,都是說的道本身的屬性。

⑨湛(zhan):沉沒,引申為隱約的意思。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說,古書中“浮沉”的“沉”多寫作“湛”。“湛”、“沉”古代讀音相同。這里用來形容“道”隱沒于冥暗之中,不見形跡。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連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無若存。參見第十四章“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道經·第四章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