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道經·第二十三章

作者:李耳 全集:老子道德經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教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xī yán zì rán 。

希言自然。

gù piāo fēng bù zhōng zhāo ,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 。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shú wèi cǐ zhě ?

孰為此者?

tiān dì tiān dì shàng bù néng jiǔ , ér kuàng yú rén hū ?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gù jiào cóng shì yú dào zhě , dào zhě tóng yú dào , dé zhě tóng yú dé , shī zhě tóng yú shī 。

故教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tóng yú dào zhě , dào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tóng yú dé zhě , dé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tóng yú shī , zhě shī yì lè dé zhī 。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xìn bù zú , yān yǒu bù xìn yān 。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關鍵詞:老子,道德經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不言政令不擾民是合乎于自然的??耧L刮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所以,從事于道的就同于道,從事于德的就同于德,從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樂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樂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樂于得到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就會有人不信任。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就已自然來說吧!飆風亂刮也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墒沁@些是誰在操作主宰那?

“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是天地(也就是自然)。天地都不能長久永遠不變,更何況是人了!

“故教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所以從事道(順其自然)方面修煉的人,就能和道溶為一體同于道,從事于德方面修煉的人,就能和德溶為一體同于德,失去道德的人就要被而【拋棄。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同于道的人,就會得到道的支持促使道能很容易接受他;同于德的人,就會得到德德支持也促使德能很容易的接受他;失去道德的人,就會得到失去道德人接受他(同時也會遭到道德的懲罰)。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誠信不足的人,人民自然就不會相信他。(只有人們心中真正的接受大自然,這樣才會真正的了解它,應用它,也是為什么有的人打坐要到環境好的地方有的人為什么可以天人合一了~個人之見如有不對還望海涵多多指教。)

這一章和十七章都是相對應的。十七章揭示出嚴刑峻法的高壓政策,徒然使百姓“畏之侮之”。因而希望統治者加以改變。前面幾章已多次闡明“行不言之教”、“悠兮其貴言”、“多言數窮”等類似的話,本章一開始便繼續闡述“希言自然”的道理。這幾個“言”字,按字面解釋,是說話,內含的意思都是指政教法令。老子用自然界狂風暴雨必不持久的事實作比喻,告誡統治者少以強制性的法令橫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靜無為”之政,才符合于自然規律,才能使百姓安然暢適。倘若以法令戒律強制人民,用苛捐雜稅榨取百姓,那么人民就會以背戾抗拒的行動對待統治者,暴政將不會持久。

[長篇大論]

勝在有道的晉文公

晉文公幫助周襄王安定了王室,周襄王為了獎勵晉文公,決定賜給晉文公四座城池,就是黃河北岸的陽樊、溫、原和儷于。然而,在周襄王賜予的四個城邑中,原邑的老百姓由于受首領原伯貫的欺騙,不愿意歸順晉國,晉文公就起兵前去用武力征服。

晉文公同大將趙衰一起來到原邑城下,只見原邑城池森嚴壁壘。原邑的守軍和老百姓因為聽說晉國在收歸陽樊時把陽樊的老百姓全部都殺了,就又恐懼又憎恨晉軍,共同發誓死守原邑。趙衰見此情景,就對晉文公說:“原國的老百姓之所以不愿意歸順我們晉國,是因為我們與他們之間沒有往來,他們不知道您是有道的國君,國君如果能夠取信于原邑的老百姓,那么,原邑就會不攻自破,自然就會歸順我們了。”

晉文公就采納了趙衰的建議,與原邑的人約定,晉軍攻城只用三天,攻不下城池,并會自動解圍,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產。同時,晉文公還向自己的士兵宣布:只圍城三天,只需準備三天的口糧。

到了第三天,原邑的老百姓跑出來向晉軍報告,說:“城中已經得知晉軍并未屠殺陽樊的老百姓,并且知道晉文公如此照顧老百姓,準備明天晚上偷偷打開城門,歡迎晉軍進城。”

晉軍將領得知這一消息后,就要求晉文公等一等再撤兵,等明天拿下城池。晉文公堅決不同意,說:“我已經發出了只圍城三天的命令,現在如果不按時撤兵,就是失信于軍,失信于民。即使我們得到城池,而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那就得不償失了。”

第二天天一亮,晉文公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晉軍立即解除了對原邑的包圍。

原邑的老百姓見此情景,都說:“晉侯寧失城不失信,真是一位有道之君。”老百姓便紛紛在城墻上插上降旗,有的還跑出城來追隨晉軍,原邑的首領原伯貫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晉軍退了不到三十里,原邑就派人來投降了。

晉文公就讓軍隊原地不動,自己單車進入原城接受歸順。老百姓見此,更是歡欣鼓舞。原伯貫來見晉文公時,晉文公也仍以王公卿士的禮節相待,又委任他為原地大夫,兼領陽樊。然后,即班師回晉。

這次收復原地的行動,使晉文公在民眾中的威信更加高大起來。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云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干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么會聽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后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于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于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1、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說話。此處指統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擾民的意思。

2、飄風:大風、強風。

3、驟雨:大雨、暴雨。

4、從事于道者:按道辦事的人。此處指統治者按道施政。

5、失:指失道或失德。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道經·第二十三章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