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

關鍵詞:論語,里仁第四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

  這一章孔子跟我們講,『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這里說了兩種人,一種是「好仁者」,好仁者是一心向往仁的正人君子,圣賢人,孔子說,我沒有見過這樣的人。還有另一種,「惡不仁者」,這個比好仁者遜色一等,那么他是什么?雖然不能夠念念向往仁,他至少能做到厭惡不仁。譬如說遇見沒有仁德的人,遇見小人,他會厭惡他,不與他為伍。那么這種人心中有好有惡,他喜歡跟仁德的人在一起,可是對于沒有仁德的人,他就不喜歡。那么這種人,不能稱為仁者,只能稱為惡不仁者。為什么?因為仁者,前面講到的,「茍志于仁,無惡也」,真正一位仁者,他把心中好惡放下?!笎翰蝗收摺?,也是難得,他至少能夠明辨是非,知道哪個是仁,哪個是不仁,他愿意親近仁者,而遠離不仁者。這是普通批注里是這么講的。當然,其實孔子的意思比這更深。

  我們繼續來看批注,底下講到,『好仁者,無以尚之?!豢装矅斨兄v到,「無以尚之」是「難復加也」。這個尚是通假字,通向上的那個上,沒有給他再往上面加的了。也就是,好仁者是最頂尖的,他已經達到最究竟、最圓滿,因為他凡事皆依仁,不違仁。正如前面講到的,他能做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這個好仁者真正做到了,這是最上等人了,所以「無以尚之」。

  那「惡不仁者」,還是在努力過程中的這種人,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鬃诱f,他也沒見過這種人。這是一種感嘆,這種人是什么?他不愿意跟那些不仁的人接觸,不愿意跟那些有害于身心仁德的這些環境接觸,遠離惡人,遠離污染的環境。不使這里講的『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他不讓那些惡人連累了自己,也不會讓污染的環境污染了自己的身心。

  孔安國先生講的,「惡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義于己,不如好仁者無以尚之為優」??装矅v,這種惡不仁的人,厭惡不仁的這種人,他在力行仁道,他會遠離不仁者,使不仁者不會把那些不符合道義的事情加到自己身上,也就是他能夠潔身自好,不去作惡,這個稱為「為仁」,為仁在修仁,他還在修行過程中,沒有達到圓滿。這種人比起好仁者就遜色了,好仁者「無以尚之」,沒有人超過好仁者,為什么?他念念不違仁。

  底下孔子又說:『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贿@一句話,我看了之后,好像真的是被孔子當頭棒喝??鬃泳蛦栁?。我們讀《論語》,朱子建議我們的,一定要身臨其境,好像孔子就在面前在教訓我們??鬃舆@里說,你有沒有一日用其力于仁?你想做君子、做圣賢,你能不能夠一天之內,你能用力去做到,你有沒有?有誰能這么做?果然這一日能夠用盡全力去行仁,你這一日就做君子,就做圣賢。倘若功夫能夠繼續,那你這一生必定成圣賢,問題在于你一日都不肯用盡全力去做。

  我自己反觀自己,孔子說的真的就是我。明知做圣賢好,也有志于做圣賢,可是真干還沒達到,沒有用盡全力,對自己的習氣煩惱還縱容姑息,不能夠努力去改掉,真的像因循度日。念頭里夾雜著許多的不善,還不能夠全力摒除,讓心清凈下來。念佛,能一日念佛功夫不間斷嗎?前面我們講的,念佛就是念仁。那你試試看,能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你這個佛號不中斷?我自己做不到。不要說一日,一小時,佛號里面不夾雜妄念都做不到。所以你看,孔子不正是給我當頭棒喝嗎?

  孔安國批注里講,這句話是說到,「言人無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我們就是沒有一天去用盡全力修仁,所以功夫不能成片,做不到「無終食之間為仁」。一造次,一急起來的時候,就忘掉了,或者一遇到危險關頭、顛沛的事情,馬上也忘掉,還是自己原本的那套煩惱習氣起用。說明什么?我們希圣希賢的志向,還不夠堅定。換句話說,我還不是有為仁的這個愿望,為什么?因為我們一天都做不到。果然你能夠欲為仁,欲是你真有這個愿,有這個志向,怎么可能力不足?所以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沒有見過那個真想為仁而做不到的。他看到的都是沒有一個人一天能夠真正全力去修仁的,原因就是志向還不夠。所以我們還是要多去學習圣賢之道,多聽講,讓我們的志向提起來。

  古人講,三日不讀圣賢書,就面目全非。為什么?他志向就墮落?,F在不要說三日,一日就不行了,一日不讀圣賢書,不聽講,那就面目全非。果然你有這個志向,力修仁道不難。圣賢之道是知難行易,真正知道了,你做起來不難,為什么?你知道我們本來就應該要仁,那為什么做不到?還是知得不透徹,所以要在知上下功夫。

  后面孔子說,『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孔子說話也很委婉??装矅⒗镏v:「謙不欲盡誣時人,言不能為仁。故云,為能有爾,我未之見也?!箍装矅⒄f這是孔子謙虛,也不能夠把當時的人都罵盡了。其實后面這一句,是孔子謙虛的話語,委婉客氣的話,前面說的那真的是實話,有誰能一日用力行仁?真的孔子沒見到、沒有見過??鬃舆@里講說,大概可能是有的,只是我沒有去見到。這是客氣一下,也是鼓勵我們要去力行。下面《皇疏》,這是南北朝時代皇侃注疏當中說,「世中蓋亦當有一日行仁者,特是自未嘗聞見耳?!惯@世間還是應該有,在這一天二十四小時之內去行仁的,只是孔子說他自己沒見到而已。這也是對我們的鼓勵,希望我們要去做到。

  孔子講他一生沒有見過『好仁者』和『惡不仁者』這兩種人?!负萌收摺故悄钅畈贿`仁,念念跟仁道相應。這種人當然是非常難找,『無以尚之』,沒有超過他的了,這種人可以說是世間圣賢?!簮翰蝗收摺皇墙狄坏?,雖然未必能做到念念好仁,但是至少他做到遠離不仁者。他能夠用力去為仁,而不使那些不仁的人污染自己,遠離惡人,潔身自好。這種人也是非常難得,孔子說這種人他一生也沒見到。甚至孔子講,即使是用一天時間,『一日』,二十四小時,用盡全力去行仁的,孔子說也沒見過。

  我們要反省自己,我到底有沒有去盡力行仁?這個人,在社會上確實很難見到,孔子那個時代就說他見不到,那我們現在事隔二千五百年后,比孔子當年的時代更污染,更難見到了。那我們該怎么樣去學習仁?夫子講,要好學?,F前社會中找不到仁者,我們從經典里找,從古圣先賢的典籍里找。天天讀圣賢書,天天不離圣賢教誨,不愿意跟世間凡人同流合污,這種人雖然不能成為好仁者,也能成為惡不仁者。但是這些人又是少數,還是少。不僅說在世間名利場中是根本找不到,即使是在弘揚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場所里,譬如說像佛門的寺院里,也是非常的少。有多少寺院里頭能夠做到天天講經弘法不斷,信眾天天學習經典不斷?這也算是鳳毛麟角了??鬃舆@里講,『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而學圣賢之道的,能夠去力行的更少。我們自己看看,我們平時這二十四小時當中,多少時間是用來學習,多少時間是用來做一些不相干的事?自己就明了了,孔子說得一點沒錯??鬃硬皇桥u別人,是批評我自己。讀《論語》這段話,就好像在孔子面前接受他老人家的訓斥一樣。學習了圣賢之道,有沒有去力行?有沒有盡全力去力行?果然能一日一夜力行仁道,也是不簡單了。不可能說力不足,夫子講『我未見力不足者』。這是勉勵我們,果然精進努力的去落實、去力行,沒有說做不到的。譬如說孝悌,孝悌是為仁之本,孝悌難不難做到?說難也行,說不難也行。難,難在哪里?不肯做??献?,沒有難事。這樁事情又不是求人,求自己,求自己有何難?求別人你說難,那情有可原。求自己,那就不難。就看你肯不肯去做,你果然肯,就不難。就像夫子這里講的,『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就是問問你,能不能夠一日拿出來,用力去落實。你這一天真肯干,沒有說做不到,沒有說力不足的。

  雪公老人在《論語講要》里面,引用清朝理學家陸隴其先生他的話,他有一篇《松陽講義》。這里頭引慶源輔氏說:「此章三言未見,而意實相承。初言成德之未見,次言用力之未見,末言用力而力不足者之未見。無非欲學者因是自警而用力于仁耳?!龟戨]其先生這里給我們把這一段做了個小結,這一章講了三次「未見」??鬃诱f「未見」,第一個是什么?「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和惡不仁者屬于「成德」,已經成就了的德行,這個孔子說沒見到這種人。其次說「用力之未見」,說有「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有沒有?雖然我們現在做不到好仁者這個境界,甚至連惡不仁者的境界都做不到,惡不仁者是一輩子遠離不仁,做不到。做不到,有沒有一日做到的?你一日用功,這一日能達到仁,那夫子講這個也沒有見到,說明沒有真正肯干的人。為什么?肯干你一定做到。

  第三層意思「用力而力不足者之未見」,就是你真肯干,用盡全力行仁,沒有說做不到。像夫子對顏回講的「克己復禮為仁」。你如何為仁?你克己復禮,克服自己的毛病習氣,遵循、恢復我們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德,遵循古圣先賢的教誨,沒有絲毫違犯,這叫克己復禮,這是為仁。夫子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你這一日能夠用力克己復禮,不僅你自己歸仁,天下都跟你歸仁。為什么?因為自己跟天下是一體,是一不是二。你的心能克己復禮,你的正報依報,正報是講你自己,依報是講你的環境,就是你的天下,統統歸仁。所以「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這取決你自己,跟別人沒關系。你自己用力于仁,你當然一定做到,不可能說力不足。說我現在力不足,做不到,那是借口、搪塞,掩飾你那種不誠。所以這些都是「無非欲學者因是自警而用力于仁耳」。學者不是別人,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學這條就要自勉、自警,警惕自己,我的心是不是真的有志于仁?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真正用力于仁?天天這樣去反省檢點,這叫「力行近乎仁」,你就能夠接近圣人。所以,圣人不難,你要肯做圣人才行。這是夫子給我們講這段話的主旨,是勉勵我們。

  蕅益大師對這段的批注中說到,「惡不仁者,用個其為仁矣四字,便是一串的工夫」。這個話講得直截了當?!笎翰蝗收摺故侵v我們的心態,對不仁的思想、行為、念頭,要放下、要舍棄,這叫「惡不仁者」,這是功夫,這里強調的是力行。所以,「其為仁矣」,這個為仁就是行仁,你得真干。譬如說,我們知道應該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那就得回去真干。不能只學了這些名詞術語,而跟我們的生活完全脫節。這個「一串的工夫」就是成片的功夫。什么叫成片?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這叫成片。

  下面講,「卓吾云:無以尚之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正是用力力足處」。卓吾是李卓吾先生,跟蕅益大師同一個時代的人,也是一位難得的大德。蕅益大師引用他的話說,「無以尚之,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這兩句是講他功夫得力的境界?!负萌收?,無以尚之」,這個尚我們一般講上等,通上等的那個上字。也就是說,「好仁者」,最高境界了,沒有再比他高的了。為什么?因為他念念不違仁,念念與善法相應,不容毫分的不善間雜。那些不善不仁的念頭夾雜不進來,所以「無以尚之」。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也是這個意思。這個「不仁者」不僅是包括說那些惡人,我們不要跟他們來往,不受他們的牽連,這說的是很表層。最重要的是我們思想里頭的不仁者,那個不仁的念頭,不善的那些念頭,不能夠讓它夾雜進來,污染我們的身心。這是自己跟自己做斗爭,把那些不善不仁的念頭永斷,不讓它起作用,不讓它做主宰。不善的念頭一起來,立刻把它放下,這就是「用力力足處」,也就是功夫得力處。

  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只要你肯干。你就先從一日開始做,一日盡全力的來觀心,防范不仁的念頭起來??墒菚粫饋?會起來,因為這是習氣。貪瞋癡慢、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享受,這些念頭起來都屬于不仁。那起來怎么辦?一起來立刻觀照,你能覺察它,立刻就把它放下,不要理會它,歸心于仁。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才動即覺,覺之即無」。念頭一動,立刻就覺悟,一覺悟到,立刻把它放下,它就沒有,這就是「用力力足處」。念佛人用念一句阿彌陀佛做為修仁的最好方法,不管什么念頭,只要念頭一起,立刻換成阿彌陀佛佛號。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能做到佛號不間斷,那你這一天你就是「好仁者」,你就是「用力力足處」。再繼續努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至若七日,你真正做到一心歸仁不亂,那你就成就了,你就是圣人。因為你能夠用上七天這個功夫都不亂,那么你一生你能保證不亂,不知不覺你就成為好仁者,你就成為圣人了。你看,這是不是很好的方便?

  孔子說,「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蕅益大師解釋說,「蓋有之矣,謂世界爾許大,豈無一日用力者,奈我未之見耳,望之之辭?!箍鬃訛槭裁凑f沒有見過?他不是給我們泄氣的,其實是鼓勵我們,他希望見到?!干w有之矣」,這就是孔子對我們的鼓勵,應該是有的。世界這么大,天下人這么多,「豈無一日用力者」,哪能說找不到一個一日用全力去行仁的人?肯定是有的。只是孔子說,奈何我沒有見到而已。我們聽到孔子這個話,心里應該反省慚愧。我們學習圣賢之道也學習了許久時間,有沒有一日用力于仁?希望自己做到,夫子講的「好仁者」、「惡不仁者」,自己要直下承當,不能要求別人,自己要做。

  「好仁者,就是慚;惡不仁者,就是愧」,慚愧。在佛門里面講,慚愧是善心所,這屬于善念。一個人有慚愧心,證明他良心沒有泯滅,他能夠改過自新。假如他無慚無愧,這個人就沒救。那什么叫慚?佛在《涅盤經》里面講到,「有二白法,能救眾生」。白法也是善法,印度叫黑白,實際上跟我們中國講善惡是一樣,黑就是惡,白是善。兩種善法能夠救眾生,一個是慚,慚愧的慚,一個是愧。所以有慚愧心,這個人有救。什么叫慚?「慚者,自不作罪」,自己不犯罪,他有羞恥心,這是慚。愧是什么?「不教他作」,不教別人做惡事。教別人做惡事會愧對別人。另外,自己做了惡能發露懺悔??吹絼e人作惡,他能夠回頭想自己有沒有惡,他內省。有,他敢于發露懺悔,敢說出來,承認錯誤。沒有,他自己能夠自勉,不要犯過。所以慚愧是善法。

  「好仁者」這就是慚,他自己不做罪,他不會做不仁的事情?!笎翰蝗收摺?,內心如果有不仁的念頭,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有損己利人、有貪瞋癡慢有欲望、有名利等等夾雜,他立刻警覺,知道羞恥,這個不對,立刻改過自新,就是「惡不仁者」。所以夫子是給我們提出兩條,讓我們不斷向仁這個境界進步的方法,一個是慚,一個是愧,就是好仁者、惡不仁者。果然具足慚愧心,這個人一生一定也能成為仁人。

  【評析】

  孔子特別強調個人道德修養,尤其是養成仁德的情操。但當時動蕩的社會中,愛好仁德的人已經不多了,所以孔子說他沒有見到。但孔子認為,對仁德的修養,主要還是要靠個人自覺的努力,因為只要經過個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達到仁的境界的。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