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關鍵詞:論語,泰伯第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曾子有病,把他的學生召集到身邊來,說道:“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看看有沒有損傷)!《詩經》上說:‘小心謹慎呀,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好像踩在薄冰上面。'從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體是不再會受到損傷了,弟子們!”

  這一章是講曾子一生行孝,到自己去世前,真是毫無愧意,真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涸佑屑病?,這個疾是很重的病,是臨終之前得重病。我們知道曾子也是孔子一位得意的門生,他比孔子小很多,好像小三十多歲,這是個大孝子,「二十四孝」里面有講到他。曾參,他名字是曾參,年輕的時候孝養父母,有一次上山砍柴去了,他母親一個人在家,家里來了朋友。結果母親不知道怎么招待,心里有點緊張,慌了神,想到自己兒子在山上砍柴,如何把他趕快叫喚回來,就想了一個方法,咬自己手指。過去又沒有手機,沒那么方便,他媽媽就想到咬手指。這十指連心,一咬手指就痛,曾子在山上感覺到心痛,就趕緊往家里跑,不知道家里發生什么事?;氐郊乙豢?,才知道家里來客人了,他母親告訴他,「我不知道該怎么把你喚回來,所以咬自己手指,讓你得到感應」。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心地純孝,跟他母親心連著心,怎么可能有這種感應?現在人真的是,他父母要把他叫回來,打手機打爆機了他可能都不理會,更不要說咬手指了。所以真是看到曾子,愧死愧死!《弟子規》上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第一條,曾子做到圓滿了,所以曾子至孝??鬃又v《孝經》專門對曾子講,曾子是當機眾,他有資格接受夫子的《孝經》大法,不是這樣的孝子,怎么能傳承孝道?

  你看他這里給我們做了榜樣,一生行孝,到最后臨走之前,有了重病,他知道自己要離開人世了,這種人心地純孝純善,所以他心都很清明,他都有預知,知道自己快走了,臨走還要教育自己的學生,所以『召門弟子曰』,把這些學生們、門人都召來,跟他們講,『啟予足,啟予手』,這個啟就是開啟,予是我。根據《集解》鄭玄的批注,《論語集解》里頭引了鄭玄的批注說,「啟,開也。曾子以為,受身體于父母,不敢毀傷之,故使弟子開衾視之也」。衾是棉被,曾子當時蓋著被子,他讓弟子們把被子掀開看看他的身體,看看他的手足,他還是那樣完好無缺。這是《孝經》里面講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剐行⒅荚谟诓粴眢w,曾子一生做到了。要說做一年兩年、一天兩天,這不難,可是做一輩子就難了,為什么?身體就是父母的分身,身體是父母的,不是自己的,所以愛護自己身體就是愛護父母,就是孝敬父母,這是孝敬之始。愛敬身體,當然也愛敬自己的德行,自愛自重,這也是孝。不敢毀傷自己的德行,不能讓父母蒙羞,曾子也做到。所以曾子他真正沒有白聽孔子的《孝經》,孔子告訴他,他全部落實,也跟顏回一樣「不違如愚」,難能可貴。所以弟子們打開被子一看,看他的身體,果然沒有被毀傷過,可見得他平時那么小心謹慎的來保護自己身體。

  他底下講,『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三句,我們平常用得很多,它是出自于《詩經·小雅·小旻篇》?!笐饝稹咕褪强謶值臉幼?,就像人打冷戰一樣,害怕得顫抖?!妇ぞぁ故墙?,所謂戒慎恐懼?!溉缗R深淵,如履薄冰」,這兩個是比喻戒慎恐懼的樣子,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千米的懸崖邊上,如臨深淵,你會很害怕跌倒,跌下去那是粉身碎骨。在薄冰之上,你小心翼翼,走路都要輕的,踏得重了可能就掉到冰窟窿里去了,這個意思。所以這是表示小心謹慎,戰兢戒慎。這是曾子教育門徒,要行孝,自己身教,做個好樣子來讓他們看看,這叫三轉法輪,叫示轉,先示現好樣子,我先做到了,然后告訴你,你也要做,這是言教,言教你要勸轉,示轉、勸轉,最后是作證轉。作證轉是什么?他讓這些門徒看一看,掀開被子看看,我真做到了,我說到做到,沒有假的,作證。

  最后他說,『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就是從今以后,我知道,「吾知」是我自己知道,可以免了。免了什么?就是行孝到這里就圓滿了?!缎⒔洝防锩孀詈笠仓v到,孝之道,在父母離開之后,你能夠常常祭祀,終生不改,這也就是盡到了孝道,孝子之義終了。最后還叫一聲『小子』,就是呼喊弟子一聲,意思是說,你們要記住。所以行孝,自始至終,一直到最后老死,曾子做到了以仁為己任,死而后已。他的行孝,孝是仁之本,他以孝、仁為己任,一直做到終老。

  雪公在《講要》里面還提到一段,是用佛法再給它提升,說「人皆有死,但有不死之性」,會死的是我們的身體,但是我們的靈性是不死的。曾子對這一點還并不是非常明了,他能做到世間大孝,但是他不知道人死了以后還會有,所以他會說「吾知免夫」,就是到我現在,我就可以免了。其實不能免,還得繼續,行孝是生生世世無有間斷。佛家講的一直成佛,到成佛才能免。那成佛還是行孝,成佛度眾生,把眾生看作自己父母,所以這個是無止境,怎么能免?普通人不知道人有輪回,靈性不滅,所以他就不能夠真正率性修道,《中庸》上面講的率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那個性不滅,所以修道也不能停,怎么能免?

  《易經》,孔子注《易經·系辭傳》上有這么兩句話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精氣是講父精母血,這個受精卵,這是物質的,這是個生命的載體。但是光有這么一個物質,如果沒有靈魂,也不能叫生命,所以「游魂為變」,這魂投進去了,就入胎了,這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生命。然后他慢慢長大,出生了,最后成長到終老。然后死的時候,這個游魂又從身體離開了,又找另外一個身體了,舍身受身,這就是輪回的現象,生生世世我們都干這個。你看孔子他也承認有輪回,他講「游魂為變」,生生世世就是這樣的變遷。所以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怕死了,知道人根本不會死,也根本沒有死,只是變換身體。身體就像衣服一樣,穿了幾十年,穿舊了,不能再用了,把它脫下來換一件新的衣服。舊的衣服一把火燒掉了,火化了,新的衣服又從頭來過。

  所以真正明了的人,他不怕死,他只怕損道。曾子這里給我們示現的,他是把道看作比生命還重要,臨到死之前,還不忘孝道,給弟子們做好榜樣。所以孔子講,殺身以成仁;孟子講,舍生以取義。真正明白了,知道身命不足惜,因為只有一次,那是應該珍惜??墒?,你生生世世無量次了,它就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是什么?成仁取義,修道,這個重要。所以曾子他愛護身體,不是珍惜自己的那個身體而已,不是為自己打算,他是為了圓滿孝道,自始至終都是在行孝、在修道?!缎⒔洝飞现v,以不敢毀傷身體為始,以立身行道、揚名后世為盡孝之終,曾子也做到了。這是曾子,你看,臨到最后一口氣,還不忘教學,那種慈悲,也跟他老師一樣,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講,「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保身,明是明白,哲是智慧,有智慧,人有智慧,人明白事理,他才能夠保全其身。這個身,不光是指自己的肉體這個身,是自己的德行,「修身」那個身是一個意思。修身不是只要保養身體,不是這個意思,修身是行道立德,用智慧,明白道理了,好好的來行道立德,圓滿孝道。蕅益大師下面又說,「推而極之,則佛臨涅盤時,披衣示金身,令大眾諦觀,亦是此意。但未可與著相愚人言也?!惯@個明哲保身,就是孝道。這個道理把它推廣至極,講到究竟圓滿,那無過于是佛。曾子在臨終前示現自己身體是完好,以全孝道。佛在自己涅盤之前,也是跟曾子差不多,也給大家看,也做個示現。佛臨涅盤的時候,我們一般講是去世之前,涅盤實際上是不生不滅的境界,這是佛要回歸無余涅盤,真的離開這個人世了,在這世間教化的緣已經盡了,該度的人都度了,任務完成了,所以佛要準備離開這個世間。當時也是所有弟子們都非常悲痛,大地都在顫抖,天人無不覺得悲傷,不希望佛離開人世。但是這個緣分盡了,佛要離開。實際上佛是不生不滅的、不來不去的,他這種示現只是讓我們自己看,我們這些凡人看到佛怎么有來有去,入涅盤,也有生死?那是佛隨順我們眾生示現這些樣子,不壞世間法。但是真正明白的人,他懂得不需要悲傷,為什么?佛根本沒有生滅,不生,哪里有滅?不過,值得悲傷的是那些眾生,因為佛在世,眾生有得度的因緣,佛不在世了,眾生就如同在漫漫長夜一樣。正如孔子,古人講,「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真的。所以這些弟子們,其實他們的悲傷,不光是一個情執問題,他真正是為眾生失去這位至圣的導師而悲傷。

  佛在臨涅盤的時候,他披衣,佛當時在世,只有三衣,生活極其簡單。他們的衣,其實就是一塊布,有五衣、有七衣,還有二十五條衣。五衣是短的,勞動時候穿的;七衣是一般做佛事的時候就可以穿,但并不是非常正式的場合。如果很正式的場合,要搭二十五衣,二十五條衣,就是袈裟。為什么叫二十五條?那時候佛和弟子們自己沒有衣服,怎么得到衣服?把別人遺棄的、扔到垃圾桶里頭的那些布料一塊塊撿起來,把它縫在一起。那不同顏色就很難看,把它染成一個顏色,叫染色衣。由五塊拼在一起的,叫五衣;有七塊拼在一起的,叫七衣;二十五塊拼起來的,叫二十五條衣,這是袈裟。所以你看現在的袈裟只是個象征性的,它是搞成一條一條的,有格子的,二十五條,那是象征性的。佛在世真的就是拿那些碎布拼起來,這個叫袈裟。袈裟叫染色衣。

  佛入滅,他是在雙樹林,披上二十五衣,示現金色身,而且放光,讓弟子們都看到,「令大眾諦觀」,諦觀就是看得真實、真切?!敢嗍谴艘狻?,這什么意?告訴大家,佛身莊嚴相好,是佛無量劫來修來的,你們也想得到像佛一樣的色身,那也要修。所以佛在臨終的時候留下的遺言是勸導大家,勤修正法,捐棄貪淫,貪婪、淫欲,能夠遵依佛教,精進行道,這是佛最后的遺命。這跟曾子給弟子們遺命也是一樣,讓大家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戒慎恐懼的來修身,以全孝道,這個意思我們要懂。

  但這里又講,「但未可與著相愚人言也」,著相的人叫愚人,愚蠢的人,他會著什么相?曾子原來他也愛自己的身,那我愛自己的身,我也可以搞自私自利了。譬如說要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很累,我就不要去幫了,我要保身;遇到要救人的時候,也不肯去救人,害怕危險。你看,變成自私自利了,這是著相,把話都聽錯了,意思弄錯。人家不是讓你愛惜身體,就是不幫助別人、不救人了,不是這意思。是讓我們愛惜身體的意思是想到父母,愛父母、敬父母,不能讓父母因我而蒙羞。還是修道、修身的事情,我們要聽,意思要聽準確,所以圣人不是教我們執著這個身,而是應該修道立身。

  【評析】

  曾子借用《詩經》里的三句,來說明自己一生謹慎小心,避免損傷身體,能夠對父母盡孝。據《孝經》記載,孔子曾對曾參說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是說,一個孝子,應當極其愛護父母給予自己的身體,包括頭發和皮膚都不能有所損傷,這就是孝的開始。曾子在臨死前要他的學生們看看自己的手腳,以表白自己的身體完整無損,是一生遵守孝道的??梢?,孝在儒家的道德規范當中是多么重要。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啟:開啟,曾子讓學生掀開被子看自己的手腳。

  詩云:以下三句引自《詩經·小雅·小旻》篇。

  免:指身體免于損傷。

  小子:對弟子的稱呼。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