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關鍵詞:論語,泰伯第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政權托付給他,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而不動搖屈服。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啊!”

  這也是曾子的話,曾子講,『可以托六尺之孤』,托是委托。在父親去世以后,孩子沒成人,這個叫孤子?!噶咧隆?,六尺是講他的身高,古代的尺寸比現代要短。六尺,如果用現在講是兩米,那太大了,不是,它是尺寸短。你看弘一大師有一篇「周尺考」,講周朝時候他們的尺寸跟現在不一樣,他有個考證。六尺,大概是現在的尺的一半,叫三尺,差不多也就是十歲以下的孩子,這個是孤兒。在邢昺《注疏》里面引鄭康成的批注說,十五歲以下的都統稱「六尺之孤」,所以這不是一個實指,它是一個統指。往往在君主命終之際,他想到自己的兒子孤幼,希望找一位老成持重的人委托他來養育、輔佐自己的孤兒,繼承自己的君位,這叫托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這個「寄」也是托的意思。在古代諸侯受封他的國土,在周朝的時候諸侯大概是一百方里,一百平方里,這個就是一個諸侯國,那個地方不大。這個命是指國家政令,托孤的同時也要寄命,就是將國家大事一并委托給這位老成持重的可靠之人,請他來輔佐幼君治理國家,這是「寄百里之命」的意思。這個受托的人一定是可靠的,真正有德行的。德行里面最重要的,這里講的,『臨大節,而不可奪也』,面臨著國家存亡的大關節時,就是急難的時刻,「不可奪」是不可奪其志,他不會為一切利害、安危而改變他的意志,改變他的操守,改變他的諾言。他能夠全始全終,他能夠忍辱負重,甚至能夠舍身取義,這是「臨大節而不可奪」的意思。這種人在曾子眼中就是君子,所以只有君子可以托孤、可以寄命。那當然不僅是托孤、寄命,任何的事情都可以委托他來照辦,他可靠??煽渴且驗樗羞@個人品,有這個德行,當然也要有才能。光有德行,沒有才能,沒有辦事的能力,這也很難真正做成功。

  像輔佐幼君,真正是也要用才華。像過去周朝初年周公輔佐成王,成王是武王的兒子,是周公的侄子。成王年幼,武王就去世了,周公攝政。當時又是周朝剛剛建立沒多久,還有內憂外患,外面夷狄侵略,要來攻打周朝,周公還要領兵去抵抗,去平定叛亂。這個都是國家安危存亡之際,周公真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他是圣人。在三國時期,我們也看到還有一個人,諸葛亮,也是這樣的一位賢者。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來,任他做宰相,幫助他建立帝業,建立了蜀漢,蜀國??墒莿淙ナ懒?,去世前白帝城托孤,請求諸葛亮輔佐自己的幼子劉禪繼承帝業。諸葛亮向劉備承諾,劉備才安心離去。諸葛亮真的后半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真正為國家盡忠,不遺余力的輔佐劉禪。這諸葛亮也當之無愧是這樣的君子。

  后面講到『君子人與,君子人也』?!吨熳蛹ⅰ樊斨薪忉屵@個「與」是疑辭,就是疑問;「也」是決辭,是決斷。所以這兩句話差別就是最后一個字,「君子人與」,一個是「君子人也」。朱子認為這是設問回答,目的是「所以深著其必然也」,為了顯示,深深的顯示必然。先提起設問,說這個能夠托孤寄命的、能夠臨大節而不可奪志的,這樣的人是君子嗎?是君子!提起設問,最后答復就表示非常的肯定,這是朱子的解釋。

  蕅益大師在批注里面講,「有才有德,故是君子。末二句,是贊體,非設為問答」。蕅益大師跟朱子的意見不一樣,他講「有才有德,故是君子」,君子不光是有德,當然德是根本,可是他也要有才華、有能力才行。沒有才華、能力,他怎么能夠輔佐幼兒來治理國家?所以他受托有心而無力,這不行。有才華,他才有這個力能,所以有才有德這個人才是君子。君子當德行根本奠定了之后,還需要求學,需要增長自己的能力。所謂有一事而不知是君子所恥,有一樁事你要是不懂,這是君子覺得可恥,樣樣都要能,樣樣都要會。有才能,他才能夠建功立業,才能夠完成他所受托的使命,這才是君子。所以末二句,「君子人與,君子人也」這兩句,他說是贊體,贊的是君子的本體,君子的本質。本質是什么?一個是德,一個是才。這不是設問回答,是兩句分別有所指。一個是贊德,所以這個「君子人與」這個與不是疑詞,而是助詞,語氣助詞,這句是贊君子之德;后一句「君子人也」,這是贊君子之才。才德要雙備,才堪稱君子。這個意思又比朱子的意思更進一步了。

  我們現在學習圣賢之道,可以說近百多年來,中華傳統圣賢教育已經是到了衰微的程度。經過這一百多年戰爭的摧殘,經過各種浩劫,現在要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確是我們每一個有志之士、仁人志士的使命。就好像老祖宗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血脈到現在已經是非常的危險,如果不救,真的就斷掉了,那老祖宗現在也是給我們托孤、寄命。我們自己反觀,我們能不能夠受托,能不能夠臨大節而不可奪?奪什么?奪自己的志向。大節且不說個人的安危,那個是大節,就是再小一點,我們講名聞利養現前的時候,公與私非要選擇其一的時候,你能不能夠堅持志向?為復興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就像是一個很脆弱的孤兒一樣,為完成弘揚圣賢教育的使命,這個比百里之命更為重要,我們能不能夠放下自己的名聞利養,放下自己的自私自利,放下自己對五欲六塵享受的追求,放下自己的貪瞋癡慢這些煩惱?肯放得下,你才堪為君子。

  在弘道的過程中,下面一章就講到了,也是曾子講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揚圣賢教育這個事業是宏大的,但是也是艱難的,要有堅定的毅力,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才能夠完成這樣的使命。這是老祖宗給我們托孤、寄命,如果我們不好好的完成這樣的一個使命,對不起老祖宗。每一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這個使命,這一生至少要做一個君子,修養自己德行。學《論語》,我們要做《論語》,不光是在文辭上學,最重要是要把《論語》變成自己的行為,做現代的孔子、現代的顏回,至少現在的曾子,你要做得到,那我們才能夠無愧于老祖宗。

  又講到「托孤寄命」,我們也引申一下,要弘揚圣賢教育,包括護持這個教育,弘、護兩方面都需要人才,有才有德的君子,這是我們所盼望的。人才不是天掉下來的,要來培養,誰能夠擔負起培養后續圣賢教育人才這樣的使命?這種人也是要由君子才能做。像我母親她為我選擇老師,在我還在念大學的時候,十九歲學習佛法,學習傳統文化,母親也是到處去拜訪老師,她去找,找了不少老師。最后,我們恩師凈公上人到了廣州,一九九二年,十八年前,在廣州應本煥老和尚的邀請,在光孝寺講了一次《阿彌陀經》。我母親從頭到尾聽了一遍,感覺到這位老師就是我們這一生要追隨的老師。那時我們恩師還并不是很有名,但是我母親已經看中了。為什么?就看這個人的德行,還要看他的才能。弘揚圣賢教育,才能具體表現在我們要能講。學講經也有一套規矩,需要學習,而且要在講臺上千錘百煉,那才能講得好,天天不間斷,日積月累,才能才能夠積累下來。但是最重要的是德行,德行就是我們恩師講的放下十六個字:名聞利養、自私自利、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真正是發大愿,立大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人真有這個志向了,他一定能夠潛心的深入經教,天天鍥而不舍,勇猛精進,他就會有成就。所以我母親在十八年前,就讓我專聽他老人家的、恩師老人家的經教,我就沒有聽其它人的,我母親已經給我選擇好了,我就是聽話,得了很多很多便宜,省了很多事。

  一直到二00六年,我已經是大學的教授,恩師,我跟他已經緣分結得很深了。我原來在美國大學教書,他老人家勸我到澳洲來,我和我母親一起原來住美國,就一起搬到澳洲,澳洲政府給我們綠卡,永久居留,我們就在澳洲追隨恩師。到二00六年,我們就下定決心辭掉公職,全職的跟隨恩師學法。在二00六年九月二十七號,我母親帶著我到香港來拜師。我母親寫了一篇「送子拜師文」,來送子拜師,帶著一點束修之禮,依照傳統的禮儀,請我們恩師上座。恩師很高興,他換了件新衣服,接受我們的禮拜。我們先向佛菩薩像三拜,然后請他老人家正坐,我們向他三拜。母親帶著我,依古禮正式拜師,然后我母親獻上這篇「送子拜師文」,寫得很長。在拜師文當中,我母親表態,她先介紹自己,介紹我的情況,特別講為什么要拜您老人家為師,正式委托說:「今后茂森跟您老人家學習,他的前程就全由您來安排,他以后在家、出家,也全由您來決定」。這是托孤了,我是獨子,也可以說得上個孤了,寄命。恩師他能受托,真正是有君子之風、圣賢之德。我母親她也是個很挑剔的人,選擇老師那是千挑選、萬考慮,然后才選定走這條路。托付給恩師之后,我母親也就完成任務了,她把孩子培養好了,現在布施出來,為我們傳統文化教育事業來做努力、做貢獻,她自己安心回家養老去了。我是一直跟她相依為命,我是獨子,她現在一個人,幸好真正是恩師說得不錯,你要是發心為正法、為眾生,有圣賢、佛菩薩來護持。所以,她現在也有人來護持她,生活也很安樂,那我也沒有后顧之憂。

  這是講到父母為孩子選擇老師很重要,特別是圣賢教育的老師。這個老師能不能夠托孤寄命,是不是能夠臨大節而不可奪志?要用這個方法來選擇。你要去觀察,他對于名聞利養,對于五欲六塵,還會不會動心,還有沒有私心,還有沒有貪瞋癡慢?有這些,就怕大節來臨的時候,他就奪志了。他做不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做不到。在小利小節上,他可能無所謂,他能保持他的節操。但是,在大利大節之前,譬如說厚利在眼前,很崇高的名譽面前,他會不會起貪念?那如果起貪念,他就奪志了,他那個圣賢之志就沒有了。所以他一定是什么?甘心于清苦的生活。像孔子能夠飯疏食飲水,曲肱枕之,樂在其中;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他要能安住這樣清貧的生活,安貧樂道,這種人能夠把孩子寄托給他。這個人是真正有君子之德,他不會在名聞利養上變節。這需要一定時間的考驗、觀察。然后托孤之后、寄命之后,就不要再猜疑,真正放心。觀察的時候、選擇的時候,你可以多留心,長時間進行考驗、考核,然后定了下來,你就不疑了,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一般,沒有智慧的人很輕易的就做出決策,把自己的孤兒都寄托給他,結果沒多久發現不行了,又得改,或者想想不對勁了,對對方又猜疑,這個就不行了。

  說老實話,猜疑,現代人很難避免,正如在周朝那時候周公攝政期間,周公輔佐成王,就有一些謠言說周公想要吞并成王的帝位,想要自己當天子。連成王自己他都難免起疑心,因為周公他厲害,他又是叔叔、長輩,而且論聲譽、論才能遠超過自己,他要想奪天子的位置那易如反掌,所以成王都有猜疑,聽了人家的謠言,風言風語難免有的,他動心了。所以周公后來為了讓他安心,給他做出行動上的保證,用自己實際行動消除了這些謠言。不容易,如果不是周公那樣的忍辱負重,很難成全,周朝雖然建立了,當時還是并不穩定。這就是需要付托的人,我付托給誰,我對那個人要有決定的信心,不能夠隨便聽了一些風言風語,就退心了,那這個就不可能有成就了。

  所以你委托人,和對方受托,雙方都需要互相的考察,雙方都需要有德行,都要有善心,都要有共同的志向,這個托付才能夠成功,才沒有障礙。特別是大事業,寄百里之命的事業都不算大事業,現在要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圣賢教育,這個事業比任何事業都大,好事多磨,障礙肯定會有。而障礙往往都是從自身上先起來的,自己內心中沒有障礙,外面什么障礙都障不了,就怕自己起了疑惑心,疑惑是最大障礙?!感艦榈涝Φ履浮?,信心破除疑慮。

  【評析】

  孔子所培養的就是有道德、有知識、有才干的人,他可以受命輔佐幼君,可以執掌國家政權,這樣的人在生死關頭決不動搖,決不屈服,這就是具有君子品格的人。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托六尺之孤:孤:死去父親的小孩叫孤,六尺指15歲以下,古人以七尺指成年。托孤,受君主臨終前的囑托輔佐幼君。

  寄百里之命:寄,寄托、委托。百里之命,指掌握國家政權和命運。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