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關鍵詞:論語,泰伯第八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人的修養)開始于學《詩》,自立于學禮,完成于學樂。”

  這章孔子講了三條,我們來看《雪公講要》里面他引用《集解》,這是三國時代何晏的《論語集解》,《集解》又引包咸的批注,這是東漢的經學家?!赴唬号d,起也。修身當先學詩。禮所以立身。樂所以成性?!惯@講到學習主要是這三方面,一個是詩,一個是禮,一個是樂?!号d于詩』的興當起字講,就是最初下手處要先學詩。為什么學詩?《尚書.舜典》里面說到,「詩言志?!箵Q句話說,學《詩》是為了要立志,學貴立志。要學你首先得立志,所以要先學《詩》。什么叫志?根據「毛詩序說」,《詩經》是大毛公他所會集,他在每篇詩前有一篇序,有大序、有小序,他這個序里頭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顾栽娨匝灾?,《詩經》里頭其實是表達內心中的志向??鬃觿h訂的《詩經》,三百篇《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每首詩講的都是正念、正見,所以讀了詩之后,真正讓人發起學圣賢、學君子的志向。這個志向,孔子講「志于道」,道在人間來講是倫常之道,五倫關系這是大道,這是就人與人之間關系來講。就整個宇宙來講,這就《中庸》里面講到的,「率性之謂道」,率性就是順著自性,也就是你能夠回歸自性,你能順著性德,那你才是真正證道,這都是詩所言之志,所以「興于詩」是先要立志。

  「禮所以立身」,所以『立于禮』;「樂所以成性」,就是『成于樂』。什么叫「立于禮」?詩和禮要同時學,為什么?《中庸》里頭說到,「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這講我們的情,情會發出來,喜怒哀樂之未發是叫中,發了之后要中節,這叫和。中節就是要用禮做為度數,詩一般都是任情而發,沒有感情很難寫詩,所以「詩發乎情,而止乎禮」。所以禮和詩要同時學,這才能夠達到中和?!赴l而皆中節,始得溫柔敦厚之旨」,這就是圣人他要學中和,得到溫柔敦厚之旨,旨是精神。精神是什么?溫柔敦厚,不暴力,也不哀傷,溫良恭儉讓的圣德才能養成。所以學《詩》最高的境界在志于道,但是道必須要用禮才能夠成就。

  《禮記.曲禮篇》里面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沟?、德、仁、義,最高的是道,德、仁、義這都是講德,要用禮來成就。所以孔子教導顏回一生克己復禮,復就是回歸,遵守,一生遵守禮,禮是性德,自性中性德流露。圣人他不用學禮,他自然做出來的就是禮,你把他的這些行為記錄下來那就是禮,因為他是性德流露,自然而然。我們凡人迷失了性德,就要用禮來規范自己,按照性德的規矩來做,做得自然了,你也就回歸性德,這叫克己復禮,克服自己原來那些毛病習氣,回歸禮。所以這是講「立于禮」,要學圣道,非禮不立,非禮不成。

  「成于樂」,樂是音樂,學《詩》、學禮還不算完備,還要學樂以成其性,這是養我們的性情。在「樂記篇」里面,《禮記·樂記》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說到,「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惯@是講到禮和樂的關系,音樂天地之和,和有調和的意思。美善的音樂像天地所調和出來的旋律,十分的和諧,真正聽進去了,可以入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像記載里面講的,舜王那時候制作的韶樂,你看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真正聽進去了,吃什么味道都不感覺到了,整個人身心跟天地合而為一,真正的樂有這樣的效果?!付Y者天地之序」,序是秩序,天地中講究秩序,你看日月星辰它非常的有規律,早上太陽按時它就起來,到黃昏它就下山,月亮就起來,非常的有規律。還有現在我們了解的太陽系九大行星各行其道,各有各軌道,互相不會亂。這一亂那就會碰撞,那就麻煩了。規矩不亂,這就是禮,天地自然界本來就是守禮。所以人能夠學禮也能夠回歸自然,與天地合一。所以《皇疏》,這是皇侃的《論語義疏》講到,「必須學樂,以和成己性也?!惯@個性是講性情,我們必須要學音樂,這才能夠跟天地融為一片,才能涵養自己的性情,成就自性之德。所以「成于樂」就是為了成就自己的性德,成己性。你看,詩、禮、樂都是幫助我們回歸自性的,這才是真正圣賢學問。

  不過談到樂,我自己本人就是外行,雖然小的時候學過一些鋼琴,大了都忘掉了,對于樂也沒有什么敏感度,很可憐。不像孔子那時候,他們真正有好的音樂,那個樂真正調和身心、性情,可以使我們跟天地融為一體,那是圣人作的樂?,F在既沒有圣人,而且想找圣人的音樂也難了?,F在你說孔子作的樂,甚至舜王作的韶樂,流傳下來的早就已經變調了,很不容易。所以要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前面兩個就是禮、樂,學六藝是為了成就自己的道、德、仁??鬃又v,「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學六藝是為了成就道德仁。我們現在六藝只能是什么?像我這樣的,只能選擇一樣了,選書,書就是經典,我們認真學習經典,只能學這一藝,其它的也找不到真正的好老師。

  所以這里頭圣賢的學問,很可能就跟過去的不一樣,有沒有失傳,我們現在不敢說,除了書以外,書是經典的記錄,這個可以保存得很好。禮,禮是要人與人之間這樣傳的,你記錄在書上,那你也未必會習禮,未必會行得出來。樂也是。射、御現在也不談了,書、數,數也是非常難找到真傳,所以我們只能夠在書上下功夫,鉆研圣賢的經典,在經典上悟入,也行!這是什么?沒有辦法的辦法,當然要費的功夫肯定多。你看這里講到孔子當時是教人學詩、學禮、學樂三管齊下,那個快。我們現在只能在一門上下,沒有輔助的,但是相信只要肯用功,還是能夠入道。這是講到詩、禮、樂這三門是孔門共學的學科,是圣人之學的基本修養,必須要學習。

  蕅益大師解釋中說,「讀詩而不能興,讀禮而不能立,習樂而不能成,何用詩禮樂耶?」讀到蕅益大師的解釋,我們最重要的反觀自己,我們讀詩,讀著《詩經》,能不能興起圣人的志向?那你讀這詩才管用。讀了之后,只是在文辭上欣賞欣賞,而沒有真正發起那個志向來,讀詩不能興等于沒讀,何用?你讀也沒用?!缸x禮而不能立」,也是如此,《禮記》都在,三禮,這些經典在,可是我們能不能立?能不能夠掌握其精神?禮,我們要掌握精神,而能夠從習禮當中去領會圣賢的精神、存心。樂,我們習樂,現在很難再找到一個真正的古圣先賢所創造的樂、樂章,很可能失傳了。即使給你找到了,我們能夠習樂,能不能成?就是成己性??刹豢梢杂眠@個樂能夠成就我們自性之德?如果不能,「何用詩禮樂耶?」這個事情難在哪?難在找不到真正的老師,圣賢的老師找不到,所以這些詩文、禮文、樂章是存在典籍上。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些道要靠人去弘揚,沒有真正入境界的人來傳這些詩禮樂,那詩禮樂就斷掉了。雖然有這些文字在,但是沒有人能得真傳,所以難!

  那我們這一代,現在是等于補習傳統文化,從小就沒怎么學,現在補習。補習關鍵是有好老師,現在好老師也難,找不到了。我很幸運遇到恩師,這真正是好老師,可是他也不能夠教我詩、不能教我禮、不能教我樂,我跟他學,學的是經典。能不能成就?只要你有真誠心,你有真正的志向,還是一樣可以成就。關鍵還是我們要有真誠心,誠而能夠感通,至誠感通。因為我們要相信圣賢的性德人人本具,每個人都不缺少,本來就有,但是我們現在不能通到自性,中間有障礙。如何突破這些障礙?這些障礙都是自己內心當中的障礙,總的來說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要去突破它唯有用至誠,至誠感而遂通。

  你可以在經典這一門上下功夫也能通,通到自性,一通就一切通。你通到自性了,詩也通了、禮也通了、樂也通了,六藝都通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為什么?因為自性中本具萬法,一定要自己通。通的關鍵是自己十足的真誠心,而且對老師十足的恭敬心。我對恩師,那是把他看作圣人,這是我講心里話,我把他看作佛一樣,別人看他不是佛是別人的事,我心目中他就是佛,什么佛?阿彌陀佛。這是我內心里真是這樣想的,圣賢教我們至誠感通,一切法由心想生,你這心里頭想他是什么,他對你就是什么。所以我想他是佛,我想他是圣人,他對我就是圣人,那我可以直接得到圣人的教誨,所以也可以通了。你要看他是凡人,那你只能得到凡人的教誨,那你說你想得到圣人的教誨好,還是凡人的教誨好?這你才明白為什么古圣先賢教我們尊師重道。尊師,講得最明顯的佛經《沙彌學戒儀軌頌注》上講弟子事師如同事佛,「事師如事佛」,把老師看作佛一樣,那你真正得到佛的教誨,你心想生。

  這種虔敬之心自己真得利益,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就能通。當年孔子學琴、學音樂,他跟師襄子學習,這是他的老師。師襄子是一位樂師,老師教他琴,教他彈琴,彈一首曲子,孔子學會了。學會之后,師襄子說,「你可以學第二首了」,孔子說,「我還沒有真正領會到這個音樂的內涵」,所以繼續努力的鉆研,每天就在那里彈奏。彈奏了一段時間,老師跟他講,你可以改換一個新的課程,學另外一首曲??鬃诱f:不行!這首曲我還沒有得到樂里頭的志,作樂人的那個心志是什么,我還沒有得到,然后他又繼續的演習,天天練,天天沉浸在這里面。過了一段時間,老師問他怎么樣了,他說:我已經得到作樂人的心志,但是還沒有真正感通,就是看不到這個人是什么樣的為人,還繼續努力。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忽然就悟了,在樂上悟入,他登高望遠,非常的振奮,跟他老師講我已經得到其為人,說這個人長得是什么樣子的,他有什么樣的一種氣勢、氣質,這個人除了文王以外,那還有誰?師襄子聽了之后非常的感嘆,他說:你所彈奏的這個樂章正是「文王操」,是圣人所作,是文王。你看孔子從樂當中就能悟入,感而遂通。他怎么感通?十足的誠敬心,悟入到自性當中,一通一切通。

  從這里我們看到孔子從樂悟入,他只能從一樣來悟入,他不能同時學兩樣,這樣很難悟。詩書禮,他是學了一樣再一樣,心專就能入。你看孔子就學這個「文王操」,老師都說你畢業了,你可以去學第二首,他都不要,就專在這一門上面,為什么?他覺得沒通,他不改換題目,真正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所以他入得就深,他的成就超過他的老師,老師未必有他的這種水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所以我們求學不能是抱怨我沒有老師,還是要看自己是不是有十足的誠敬心,而且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們現在學經教就是一門深入到底,直至證得自性而后已,這是最快速的。

  【評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從事教育的三方面內容:詩、禮、樂,而且指出了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學生不僅要講個人的修養,而且要有全面、廣泛的知識和技能。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興:開始。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