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關鍵詞:論語,先進第十一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先學習禮樂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來沒有爵祿的)平民;先當了官然后再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張選用先學習禮樂的人。”

  《論語》都是用當時的文字來寫的,雖然當時用的這些文字都是最淺顯的語言,但是畢竟是二千五百年了,很多這些字句,如果不解釋,就真的鬧不清楚是什么意思。譬如說這個「先進」、「后進」,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們看《朱子集注》里面的解釋,朱子朱熹是南宋時代的人,他訓詁方面功夫也下得很深,他講到,「先進后進,猶言前輩后輩」,這就說得很清楚了?!敢叭?,謂郊外之民。君子,謂賢士大夫也」。這個野人,就是指山野之人,鄉下人,這些人很樸實,雖然經濟、文化并不算是發達的地區,可是他們的稟性都是很好、很厚道。君子,這是指賢士大夫,這是在朝廷當中做官的,是真正有文化的這些人。朱子引程子的話說,程子是程頤,這是朱子的私淑老師,北宋年間人,程朱他們是理學的代表。

  「程子曰:先進于禮樂,文質得宜,今反謂之質樸,而以為野人」。這個今,是孔子當時說話的時代,當時是這樣認為的?!合冗M于禮樂』,就是前輩他們也習禮樂,前輩的禮樂都非常的樸實,但是也有文采,文質得宜,文是文采,質是內涵、內在的??鬃釉浿v過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如果這種藝術非常的樸實,但是文采不足,那么我們感受起來,覺得它有點土氣,野就是土氣。如果是文勝質,文采很多,譬如說一篇文章寫得很絢麗,但是它里頭的內涵并不是很樸實,這就是變成史了,史就是歷史的史。史是什么意思?當時認為很多史官都善于文字,文字寫得非常華美,但是并不是記錄的事實,這是文勝質。所以夫子講,要「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既有表面的文采,更要有實質的內涵。先輩的禮樂,是文質得宜,就是文和質剛好,不多不少,真正是文質彬彬。

  但是愈到后來,人們愈追求于文采、追求于華美,表面上的這些表現形式,所以文勝質??催^去先輩的那些禮樂,反謂之質樸了,看到以前那些禮樂,怎么反而有點土氣了,有點過時了,而以為野人,把過去的禮樂,稱為是山野之民的禮樂了?!负筮M之于禮樂」,后輩,這是愈到周朝末年,他們對于禮樂,愈講究文采,「文過其質,今反謂之彬彬」,以為君子。夫子講文質彬彬,但是那個標準,愈到后來,愈傾向于文多而質少,所以反而認為過去那種樸實的禮樂,是山野之人的禮樂,現在的才是君子的禮樂。

  「蓋周末文勝,故時人之言如此,不自知其過于文也」。所以這變成什么?整個社會輿論導向,都導向于追求文采、追求華美,這是周末,周朝的末年,春秋時代文勝,表面上都很華美,形成了一種風氣,時尚了?!笗r人之言如此」,就是當時的人都是這樣,都如此的說,所以這個反而正常的,也都變得不正常。所以這些人也就「不自知其過于文也」,過于文是一種過失,華美過度而實質少,真正樸實的內涵少。像禮樂都是如此,行禮,表面上禮節都不缺,特別是士大夫,那都是非常講究這些禮節,但是內心的敬意已經很少了,都是個形式,反而就變得虛偽。音樂也是追求那種絢麗,讓人的心愈來愈浮躁,不能夠沉穩下來,所以禮樂都出現這種問題了。樂,也泛指所有的藝術。古人所說的話,我們一定要拿到現前我們的生活,要反求于自己,回想一下自己學了傳統文化,學了《弟子規》,學了些禮,到底自己有沒有文過于質?譬如說,見人都能夠九十度鞠躬,可是對人的誠敬之心是比以前多了,還是比以前少了?質是自己的內心,這個我們自己反省。

  孔子這里講,『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先輩的人講究純樸、講究質地,所以孔子寧愿選擇前輩的樸實無華的禮樂。像我們對人的禮節,禮節雖然稍微簡約一些,但是誠敬心十足。那孔子寧愿取這種人,而不取那種禮節好像都非常到位,但是心中沒有誠敬,純粹是做表面功夫。自古以來,儒家都注重禮樂,我們國家稱為是「禮樂之邦」,禮的本質就是恭敬,樂的本質是和諧、和平。禮和樂都是以仁為本的,仁愛的仁??鬃赢斈?,禮樂也就慢慢跟根本相脫離了,注重的是表面、文飾,看起來是君子,但是孔子這里講,講究實用,那孔子寧愿用接近于古風的先進、先輩,這不失根本,真正使社會風俗淳厚。

  《雪公講要》里面,這是李炳南老先生的《論語講要》,他有一個學習心得,這是在先儒的批注基礎上發揮他自己的心得,講得很好。他說,「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就是它這個先和后,他是用次序來講,他不講前后輩。先進是什么?先學習禮樂,后進入仕途這種人。那么,這種人一般是在野之人,他們來自于民間,所以他們學習禮樂,都是自己注重學習修養,培養自己的德行為主。當他們被發掘出來,舉薦給國家,他們就憑借自己的德行、才智而為國家服務,這是出仕了,這種人稱為野人?!汉筮M于禮樂,君子也』,這個「后進」是指他已經繼承了官位,因為古代士大夫多半是世襲,周朝的時候都是世襲,他已經有了這些富貴,然后他才學習禮樂,這就叫「后進于禮樂」,這種人是世襲的貴族子弟。李炳南老先生說,君子本義就是指這種人,君之子,所以他們已經有了世襲的地位,憑借自己家族的勢力進入仕途,學習禮樂就多半是為了文飾自己。這種人孔子不取法,所以說,「如用之」,我從先進,如果要選拔人才的話、要用人才的話,那我會用哪些人?我會用那些先學習禮樂、后進入仕途的野人,是這個意思,我從那里面尋找,這里頭才有真正人才。這種說法也很好,就選拔人才來講,所謂不拘一格。

  底下我們看蕅益大師批注,「先進的確有野人氣象,后進的確是君子氣象,但君子的確不如野人,故評論須如此,用之須如彼」。蕅益大師這里講的先進與后進,沒有特別定義,可以用朱子的解釋,說是前輩和后輩;當然,用李炳南老先生的先學習禮樂的和后學習禮樂的,這也說得通。我們用朱子的講法,這前輩人有野人氣象,這種氣象是什么?他很質樸,他不會拐彎抹角,非常直率、率真,說話、言行率性而為,他是自然性情流露。后進的,就的確是君子氣象,后輩人有那種所謂君子氣象,為什么?他會有文飾,他不會任性而為,而確實加以諸多的修飾。從這個角度來講,君子的確不如野人了,為什么?這山野之人他率性,他更容易回歸到本性上來,換句話說,他們污染少,他沒有那么多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學傳統文化,有時候也遇到一類所謂野人氣象的人,這是什么?很樸實,他可能沒什么文化,但是心地很淳厚、很正直、很真誠。你說他這些禮節,可是他并不是很懂,但是他對人真正是十足的敬意,這種人往往在學習傳統文化上進步快,因為他更符合本性,所以夫子反而取法這種人。

  「評論須如此」,如此就是用君子,講的要評論,譬如說評論人、評論事,需要文采的,那就要像君子那種有文采的人?!赣弥毴绫恕?,這里講的用,就是自己的心行應該取法哪種人?李炳南老先生說,你選拔人才,譬如說選拔一個人做事業,首先要看中他的德行,這個人愈樸實的愈好,愈聽話的愈好。當然,這兩種人也都需要,君子和野人各有各的用處。夫子當然首先強調的是內在的德行,可是光有德行還不夠,還是需要學文,學文能夠更有助于我們提升我們的德行,那真正做到文質彬彬,這是真正的君子。

  江謙先生有一段補注,這是專門學習蕅益大師批注,他有一個發揮,他說,「禮與其奢也,寧儉。樂與其蕩也、激也,寧和而平」?!付Y與其奢也,寧儉」,是孔子的話,這是講究禮應該注重實質。如果與其用很奢華的禮節,不如用簡樸的、簡單而隆重的禮,能夠表達出我們的敬意,這就很好了,不要過分的虛華?!笜放c其蕩也、激也」,音樂與其是要非常激蕩的、鼓動人心的,讓人整個情緒調動起來的那種音樂,不如和而平的音樂。和是很和諧的,平是非常的平穩,讓人心浮躁之氣消除掉,整個能夠寧靜下來,這種樂是更好的音樂。為什么?音樂是調心的,調心關鍵是在于讓它能夠寧靜下來、安定下來,由此而能夠生智慧。

  「禮樂唯心所生,亦即正心之具也」?!度A嚴經》上講,「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一切法當然包括禮樂,這個禮和樂當然是唯心所生的,什么心就會有什么樣的禮樂。你譬如說,我們對人有十足的誠敬心,那你的禮節也就做到了十足。我們的心如果是非常的寧靜、非常的安定,自然我們所創作出來的音樂也就非常的詳和,這是所謂的雅樂。所以,禮和樂也可以用來修我們的心,是正心的工具。所以夫子非常注重禮樂,講究以禮治身,以樂調心。正心和修身,這是儒家講究的重點。

  底下又說,「心正而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矣」,所以心是根本。心正了,我們的身也就修好了;身修好了,一家也就能夠帶好,所謂齊家;一家好了,也能帶動一國,國也就治了,治就是和諧,現在講的和諧社會;天下平,就是和諧世界。所以,和諧世界要從心開始,從誰的心?從我的心,從我正心開始,心是根本。我在前些時候講了一個專題,叫做「振興中國精神」,六個小時的講演,用古圣先賢的教誨里面所總結出來的十條綱目,做為我們的提綱。這十條綱目頭兩個,就是一體、二相。一體,是講究整個宇宙,一切萬事萬物都是一體的,密不可分。你和我是一體,人跟大自然是一體,地球跟整個宇宙太空都是一體,所以我跟一切宇宙眾生完全是一不是二,這是傳統文化里面講到的核心。

  由這個一體而產生了二相,二相是什么?一個是本,一個是末,本末?!?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oxue/daxue/' target='_blank'>大學》里面講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物就是一切宇宙萬物,任何的事物都有個本末。本是什么?本是自己,自己身和心是本。末就是身心以外的一切事物,宇宙萬事萬物都是末。所以《大學》里面講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管是誰,希望能夠和諧世界,都得要自己修身,自己修身了,你就能齊家,就能治國平天下。家、國、天下,都屬于枝末,就像一棵樹,根本穩固了,枝末必定繁榮。所以要抓住根本,根本是心、是身。佛法里面講的身心是正報,身心以外一切境界是叫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正報是根本。禮樂就是修我們的身心,所以禮樂要重實質。

  現在江謙先生底下話又說,「今禮儉樂和,無如佛制」。禮的實質是誠敬,所以與其奢也,寧儉,寧愿儉樸、質樸一點,把誠敬能夠表達出來。太繁瑣的禮,有時候人就會被那個形式上的禮儀、儀軌所搞到暈頭轉向,容易把實質內容給忘掉了。樂,音樂講究和諧、和平?!付Y儉樂和,無如佛制」,這佛家里面有禮有樂,跟儒家沒有兩樣,可見得一切圣賢教育都注重禮樂。你看其它的宗教也是,基督教也講究禮樂,他們的禮就是祈禱,就有很多禮儀;樂,樂有圣詩。佛家也是如此,所謂的禮就是律儀,戒律和威儀。佛家要求我們每一個學佛弟子,必須遵守五戒十善。這個很簡約,并不復雜,凡是佛教徒有學習過的,對于五戒十善都很熟悉。

  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或者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這是五戒。十善基本就是五戒的闡發,身不造殺、盜、邪淫,口不造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不造貪、瞋、癡。你看,五戒十善這些綱目很簡單,你能守得住,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在這個基礎上再提升,還有菩薩戒。菩薩戒,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也不復雜,受過菩薩戒的人應該都能夠說得出來。出家有《沙彌律儀》,十戒二十四門威儀,這都不算復雜。再往上提升,當然就會稍微復雜一些,比丘戒,有出家菩薩戒,這都是能夠掌握得了的。這個戒儀的根本就是修我們的身心,讓我們真正斷惡修善,效法佛陀。佛陀當年就是這樣的言行,我們也按照他老人家的言行規范自己,這就是戒儀。

  佛家的樂,我們講到梵唄,梵唄也很簡單,比起世間的音樂那是容易太多,那個調子都非常平和,沒有高低激蕩的感覺,都是讓你心非常的祥和。你譬如說念佛號的那個音樂,四字四音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看非常祥和,讓你一聽這個梵音,馬上心就定下來。你看,佛制里頭講到的,是把孔子講的這些原理原則做出來的,所以佛跟儒一點不會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互相都吸收對方的精華,來充實自己。中國傳統文化它就有這種特點,叫做兼收并蓄,絕不互相排斥,中國古人都有這種心量,好的這些文化我們就吸收來充實自己?,F在我們恩師在國際上提倡,宗教之間也應該互相學習,像中國古人那樣,你看儒釋道三家都是互相學習,兼容互補,到最后你分不出到底儒家里面說沒有佛的成分,很難找得出來;佛家里面沒有儒,這也很難找得出來,它完全是水乳相融一體,構成了我們中華傳統圣賢文化。

  底下江謙先生又說,「昔宋程子觀于叢林僧制,曰:三代威儀在是矣。誠篤論也」。這個昔,就是過去,這是宋朝時代,程子就是程頤。程頤有一次到了寺廟里面,叢林就是寺廟,觀察那里面出家人的戒律,他們的威儀。當他向齋堂走過去的時候,聽到靜悄悄,現在吃飯時間,怎么沒人吃飯?結果走進去一看,里頭坐滿了人,都在那里吃飯。雖然人這么多,都在吃飯,一個聲音都沒有,大家都是規規矩矩的,靜靜的在那里用餐。程子非常的敬佩,所以他這里講到的,「三代威儀在是矣」。三代是夏商周,三個朝代都講究禮儀,尤其是以周禮更為的圓滿。儒家也講三千威儀,程子看到,三千威儀在世間已經很難再找到,沒想到竟然在佛門里面還能找得到,所以對這些出家人,佛門弟子,也非常的贊嘆?!刚\篤論也」,篤就是真實的,真實的評論。

  「如能用之天下,則世界文明有日矣」。如果能夠把佛制的這些禮和樂,廣泛的推行于天下,那世界文明指日可待。這個文明就是現在我們講的和諧世界,這個理想是指日可待?!竷€樸和平之禮樂,野人與能焉??鬃訌南冗M,欲禮樂之普及于野人也」。這底下一段,也講到簡樸之禮、和平之樂,比較的簡單,容易學習?!敢叭伺c能焉」,就是一般山野鄉民都能夠學習得到。太復雜的禮樂,一般人學不了。你譬如說像我,沒有什么太多音樂細胞的人,你讓我唱個四字四音佛號,這我能唱;但是你讓我去學那些很復雜的音樂,唱那些什么有二重唱的歌,那種樂章非常豐富的,這個根本唱不來,盡唱走調,那也就退心了,不想再學了。所以,音樂一定要講究簡單、樸實,重和諧、重平和,每個人都能學。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把一些古圣先賢的教誨、格言編成歌曲,請大家傳唱,這種是好方法。

  我記得我在小的時候,看了一個「濟公」的電視連續劇,游本昌他主演的,那是很早了,二十多年前了,我是小孩,小學的時候看,結果它那個主題歌很容易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樣,大街小巷,孩子們都在唱那個。我現在回想起來,那真的是功德無量。你看,這么簡單的音樂,每個人都會唱,一下子就能普及。你要搞復雜了,就誰都不敢唱,只有少數的歌手,專業歌手、音樂家、演唱家,他們能唱,這就不適合普及了。

  所以孔子從先進,這里江謙先生又指出一個意思,也很好??鬃右占岸Y樂,是讓山野之人、沒文化的、沒經過這些禮樂訓練的人,都很容易能夠學到,這就是先進之禮樂,樸實的禮樂,所以用之,他說「吾從先進」,是這個意思。這是給我們提醒,我們普及禮樂、普及傳統文化,要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去普及,容易上手,這個好。

  【評析】

  在西周時期,人們因社會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貴族、平民和鄉野之人的區分??鬃舆@里認為,那些先當官,即原來就有爵祿的人,在為官以前,沒有接受禮樂知識的系統教育,還不知道怎樣為官,便當上了官。這樣的人是不可選用的。而那些本來沒有爵祿的平民,他們在當官以前已經全面系統地學習了禮樂知識,然后就知道怎樣為官,怎樣當一個好官。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先進:指先學習禮樂而后再做官的人。

  野人:樸素粗魯的人或指鄉野平民。

  后進:先做官后學習禮樂的人。

  君子:這里指統治者。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