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

關鍵詞:論語,先進第十一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子張問做善人的方法。孔子說:“如果不沿著前人的腳印走,其學問和修養就不到家。

  子張是孔子的弟子,他在這里向孔子請教善人之道,就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稱為是善人,要怎么做?「善人」,那就是心地善良,比較喜歡幫助別人,做善事這種人,但是還沒有成為圣賢,離圣人和賢人還有距離,他只是正在學習這樣的一個人。要學圣、學賢,首先要學善,善是圣賢的基礎。我們恩師現在提倡要落實三個根,儒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根就是教我們善人之道的,所以『子張問善人之道』,那就是落實三個根。在佛經里面,你能夠落實三個根,才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要想成為圣人,還需要努力。做什么努力?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選擇一個法門,這個法門是真正幫助你成圣成賢的,當然儒釋道的法門都可以。具體而說,就是一部經典。你選擇一部經典,一門深入下去,你最后能開悟,開悟就是開智慧了。智慧是從定而來,沒有定就不會開慧,定就一定要一門深入,這才容易得定。譬如說你有心要深入《論語》,先把三個根扎好,扎好就是你對照一下三個根,細細的對照,看看是不是至少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那才能夠符合善的標準,最好是百分之百落實。對于三個根里面的內容要深入了解,要透徹,那要聽講,然后你再選擇一科,花上十年的工夫,在這上面用功?!墩撜Z》,假如你一年講一遍,十年講十遍,那你才能夠算深入。十年下來,你就成為世界級的《論語》上面的專家。而且你有了德行的根,你學《論語》,那真正是學儒,不是只搞儒學,不是只搞學術研究,真正你在學孔子。十年之后,你能成為像孔子一樣的人,那是圣賢了,所以善人是基礎。

  子張在這里問「善人之道」,就是善人怎么個做法,道是方法,孔子回答,『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答復得很簡單,但是也很完整?!覆慧`跡」這個踐就是實踐,跡是圣人的足跡,所以踐跡就是學習賢人和圣人的行為,按照他們的足跡來走,這叫踐跡。這句話就是說,如果不實踐圣賢的足跡,那么雖學也不能夠「入于室」,不入室就是不能成為圣人??鬃诱嬲胧业牡茏泳褪穷伝?,其它人都沒有入于室。像子路升堂了,其它的弟子大概也有不少升堂的,但是入于室的、受到孔子鑒定的只有顏回一人??鬃釉谶@里指出善人,他實際上是天性有這種善良的根基,雖然他沒有去真正實踐圣人的足跡,但是他還是能夠稱為善人。他沒有真正學,但是他也沒有墮落,還能保持他的善,這是善根深厚??墒遣粚W,那就沒辦法成為圣人,雖然天性很好,天資很善良,可是就很可惜,他沒有學,那就不能夠成為圣人。

  孔老夫子曾經很中肯的說過,他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十室之邑,就是十個家庭的這么一個小小區,邑就是一個地方,這么一個小區,那是很小的。這么樣的小小區里頭,必然能夠找到像孔子一樣的有忠信根基的人。忠信是善人的標準,忠信必定有孝悌,孝悌忠信,孝悌是根,根中之根。在這么一個小地區,都能夠找到像孔子一樣有孝悌忠信德行的人,那為什么我們只見到有一個孔子而已?沒見到第二位孔子?因為不如孔子的好學??鬃又阅艹蔀槭ト?,就是因為他好學,終身好學不斷。所以他能夠入室,入圣人之室。所以他踐跡,就是按照圣人的足跡來走。

  你看孔子一生學習周公,走周公的足跡,那確實他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他的成就超過周公了。所以后世人把孔子稱為是至圣先師,沒有稱周公,把孔子當作萬世師表,這不就是已經超過周公的成就了?他按照圣人的足跡走,最后超過了,這就是好學得來的。所以我們自己立志要成圣成賢,那就要走孔子走過的道路。第一個,先扎好孝悌忠信的德行的根,就用三個根,這三部經典來做為我們的標準,扎好根之后,我們一門深入。你要學儒,以孔子做為榜樣,走他走過的足跡,他怎么走,你就怎么走;他如何為人處事,你也如何為人處事。從哪學?就從《論語》上學,《論語》就是孔子的足跡。這里面有他的言,也有他的行,你從他的言行當中去體會他的存心。學圣學賢,要從存心上學,圣人沒有自己,只有天下蒼生。

  如果你要學佛,就學釋迦牟尼佛,走釋迦牟尼佛走過的足跡。我們的恩師在年輕的時候,剛剛接觸佛法,他的老師章嘉大師,就鼓勵他要學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他開悟之后,一生教學,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我們恩師也在學,學得很像。你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天天不間斷,我們恩師也是這樣,講到現在已經講了五十二年,年頭上算甚至超過釋迦牟尼佛了,這就是踐跡。那我們恩師決定有把握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那就成佛,絕對成佛的,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轉,皆是阿惟越致菩薩,那叫不退轉的菩薩,那是一生成佛。你看,這入室了。你學道家,你學老子,都選擇一位圣人做自己的楷模,然后走他走過的足跡。

  蕅益大師在批注這段話里面,批注得比較詳細,他說,「此須四句料揀」,把這個意思分為四個方面,讓我們體會各個層次、各個境界?!敢慧`跡而入室,君子也。二不踐跡而入室,圣人也。三不踐跡而不入室,善人也。四踐跡不入室,有恒也」。首先講君子,君子是「踐跡而入室」,踐跡是先按照圣人的足跡走,走著走著就入室了。像顏回一樣,雖然還在學地、還在求學,但是他已經成為圣賢了,他入室了,這個人是君子。等他完完全全學完了,到無學的地位,這就不再是君子,這就是圣人了。

  所以,第二個是「不踐跡而入室」,這圣人了。不踐跡是沒什么好學了,全學到了,自己就已經是圣人了,這到了無學的地位了。無學是畢業了,該學的都學完了,他不需要再去外面找一個楷模,他自己已經成就。他所言所行無不符合圣人的標準,所以他不需要踐跡,你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那就是經典了,這種人是圣人。不踐跡他完完全全是性德流露,每一個人成為圣人,他的言行都是自性中流露出來的性德,他不是往外學來的,往外學來的是還沒成就的人。圣人是學成功了,完全自性流露,所以他們的言行是一致,每一個圣人都是一致。所以像孔子他講自己述而不作,他只是什么?轉述前面圣賢的說法,他自己不再創作。沒什么好創作的,大家都是性德流露,我絕對不會比前面的圣人多一點,不會有創新,完全只是轉述。佛也是這么講,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也是述而不作,跟古佛是完全一樣的,大家都是自性流露。

  第三種是「不踐跡而不入室」,這就是孔子這里講的,屬于善人也,天性是善良,這跟他前生修學有關??墒沁@一生要是不再修學了,那是前生所種下的善根,只是善根而已,他不能夠真正成為圣人,那就很遺憾了。他這一生能做善人,可是保不住來生還能成為善人。如果來生遇到不好的緣,遭受到了各種誘惑,受到了污染,他也就慢慢變得不善了。從這里看出學習很重要,能夠彌補善根之不足。我們寧愿是善根不足而能好學,那也強過善根很足而不肯學的,不肯學就不可能入室,不能成為圣人,所以要修?!感薜掠泄?,性德方顯」,這個修就是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斷掉。善人還是有煩惱習氣,因為他沒開悟,他沒有出三界,他沒成佛,這都是還有煩惱習氣,這種習氣總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修就是把這些修掉。所以學圣學賢,那就是太重要了。圣賢教育是第一寶,弘揚圣賢教育是第一功德,他能使人斷惡行善、破迷開悟、轉凡成圣。

  第四類人是「踐跡而不入室」。這種人也在學,沒有學成功,是屬于凡夫,但是難得他們還是好學,持之以恒,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他是有恒者。有恒的人也很可貴,這種人最終還是能學成功的,等到他學成功了,他就成為君子了。君子跟圣賢就接近了,不遠了。怕是怕我們不能持之以恒,選擇圣賢之道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夠堅持。自己的習氣很重,不能夠咬緊牙關把它斷掉,因循茍且,縱容姑息自己。開始發心是勇猛,后來慢慢就退心了,懈怠了,這種人就沒辦法成就。為什么?他不能有恒,要知道我們的習氣毛病是日積月累,時間很長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想要很快把它斷掉,不容易,要假以時日,不能退心。

  我自己對照對照這四料揀、這四種情況,我自己發現肯定不是圣人,君子還沒夠格,善人也談不上,善根不足,這身口意曾經造過不少惡。身,殺、盜、淫;口,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貪、瞋、癡,這十惡業。十惡業都斷了,那才叫善人,有一條沒斷就不能稱為善人,善人沒夠格。希望什么?做一個有恒者,既然已經發心學習了,這個是我們很幸運,這生遇到圣賢之道,遇到明師了。這個明,不是名氣的名,是明白的明。名氣大的老師,不一定管用,要明明白白的人,他有智慧的老師。我們遇到了,那我們就得認真努力,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修行,希望這一生把我們不足的善根補足,我們按照圣賢的足跡走,最后也能夠升堂入室,成就自己。這樣做,也就難能可貴了。

  在「述而篇」里面,「述而第七」,孔子就曾經講過這么一句話,前面我們有學過,現在再復習一下?!缸釉唬菏ト宋岵坏枚娭?,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孔子講的。蕅益大師四料揀給我們判出來了,什么是圣人?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善人?什么是有恒者?孔子講圣人他沒見過,聽是聽說過,但是都不在世了。圣人是誰?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這些是圣人,只是聽說,但是沒見到,現世沒有了。能夠在現世見到一個君子就不錯了,「斯可矣」,這就很好了。君子是什么?屬于賢人,接近賢人了。做君子也不簡單了,這個人是按照圣人的足跡走,而且升堂入室,這個人是誰?顏回。除了顏回以外,其它人談不上。

  夫子自己也很自謙,他說自己也夠不上君子。譬如說君子三達德,夫子不敢承當。三達德是智、仁、勇,有智慧、有仁愛心、有勇(勇敢)。其實夫子都已經做到,但是他自己給自己設的標準很高,什么是真正君子的標準?他說他現在還沒做到,還在努力,那我們就更加罔談了。君子做不到,我們怎么辦?我們要做有恒者,向著君子的方向、向著圣賢的方向邁進。君子和圣人就好比學位,儒家三個學位,第一個是君子,第二個賢人,第三個圣人。這三個標準,絕對的標準是很高,如果不是很絕對的標準,那當然孔子的弟子們都能稱得上君子、賢人,你看七十二賢,這是賢人。但是,以孔子的標準,那是很高。正如佛家也有三個學位,第一個是阿羅漢,第二個是菩薩,第三是佛。佛是最高學位,就是圣人,跟儒家講的君子、賢人、圣人三個學位那是相當的。你從這個角度看,就知道拿到第一個學位都不容易,阿羅漢是出三界了。

  孔子又說,「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真正的善人是什么?天生就是純善,他這三個根,天生就已經扎得很好,這種人確實孔子很難見到,見不到,「得見有恒者斯可矣」??鬃赢斈甓家姴坏?,現在更見不到。初生的人就是純凈純善,而且這個善能夠保持不變,這上哪找?在這樣污濁的時代,能夠少受污染的人就難得了,找一個純善的人基本是找不到。我們自己也很慶幸,接受圣賢教育,接受得比較早一點,這是屬于免疫力還算比一般人強一點,遭受的污染相對這個時代的眾生少一些,那是感恩自己的父母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我母親很會教育孩子,更感恩母親帶領我跟隨恩師學習,好的父母、好的老師都碰上了,這是三生有幸。雖然如此,還是難免在社會上受到不少污染,所以染上了很多毛病習氣。

  現在深入到經教里面,對于修行的方向、理論、方法,愈來愈明了了,知道該怎么修了,那就得真干。真干就是要持之以恒,不斷的放下自己的習氣?!墩撜Z》將近五百章,五百條,學一條得真干一條?,F在《論語》我們已經講了超過一半,不知道大家跟我們一起學習學得怎么樣了?對照對照,前面學的也將近三百條,看看哪些真正落實了?!墩撜Z》學習,我們要常常復習復習,講的時間久了,容易忘掉,不復習怎么行!要溫故而知新。復習的目的就是要幫助我們落實。

  持之以恒的修學,那么我們就可以不斷的進步。這個進步,有時候自己未必覺察得到,是別人發現了告訴你。他這一提醒,回頭想想,真的是比以前進步,然后你能夠生法喜,這就是孔子講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你會很喜悅,愈學愈歡喜。如果說愈學都沒有什么法喜,好像愈學愈枯燥無味,那說明你沒有任何的效果。為什么沒效果?沒去真干、沒去落實,你沒有踐跡,沒有真正按照圣賢教導的去做、去依教奉行,所以不得法喜,沒有不亦悅乎的感受。真正上路的人,愈走信心愈強,他動力愈大,他不會回頭,直至到君子、到圣人的地位而后止。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善人:指本質善良但沒有經過學習的人。

  踐跡:跡,腳印。踩著前人的腳印走。

  入于室:比喻學問和修養達到了精深地步。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