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關鍵詞:論語,先進第十一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么能聽到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說‘有父兄健在',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你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被弄糊涂了,敢再問個明白。”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這一章為我們顯示夫子教學的善巧?!鹤勇穯枴?,他是問孔子,『聞斯行諸』,這個「諸」是「之乎」的和音字,意思就是聞斯行之乎?「聞」是聽到,「斯」是指這件事,不管是哪件事,它有所指。聽到了這個事情就去做嗎?這就是「聞斯行諸」的意思??鬃踊卮鹫f,『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這是回答子路,你有父親和兄長在,你怎么可以聽了就去做?意思說你得要向他們請示、匯報,征得他們的同意你才能夠動作,不能夠自己立刻擅自決定去做。接下來『冉有問』,這是冉求。冉求問了同樣的問題『聞斯行諸』,聽了是不是馬上去做?『子曰:聞斯行之』??鬃拥拇饛途褪歉嬖V他,是的,你聽了就去做,不必再請示父兄了?;卮饍蓚€人問題相同,答案不一樣。

  旁邊公西華聽著,他就有疑惑了,所以他來問孔子,『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弧赣伞咕褪亲勇?,子路問是不是聽了馬上去做這個事情,那您老人家說「有父兄在」,意思是說不能聽到就做,你還得請示父兄?!呵笠矄柭勊剐兄T』,結果冉求來問是不是聽了就去做?『子曰:聞斯行之』。您老人家怎么說聽到了去做?這個好像對兩個人說得都完全不一樣,所以『赤也惑』?!赋唷咕褪枪魅A,他的名字叫公西赤。他說我疑惑了,『敢問』,他想來請教夫子。結果『子曰』,孔子就答復他,把這個道理跟他說清楚了,『求也退,故進之』。冉求他這個人個性比較的優柔寡斷,所以要引進他,就是要鼓勵他不能夠優柔寡斷,應該當機立斷,所以告訴他聽到了就去做?!河梢布嫒?,故退之』。這個「兼人」,兼是兼辦,一件事情一般是兩個人才能做到的,他一個人就能做到,這是兼人,能力很強,而且個性也很強,想到馬上做,有時候就陷于魯莽了。所以「故退之」,那就要抑退他,所以告訴他有父兄在,你就得請示一下,不能夠自己擅做主張。

  這是夫子教學因材施教,你看對子路和冉求兩個人不同,他有不同的回答,所謂退則進之、進則退之,看學生的根性是什么樣的根性。從這里我們也看到,真的,圣人無定法可說。這跟佛一樣,佛也無定法可說,都是對不同的根性說出不同的法,目的都是讓眾生回歸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性德,就是回歸到自性上,不能夠過也不能不及,過猶不及。子路是過,冉求是不及,這兩者都有需要調整,所以夫子給他們不同的教導,目的都是讓他們同歸于中道。

  蕅益大師批注中他說,「卓吾云:赤原不問由求,還問赤耳」。他引李卓吾先生的話,這個評論也評論得很好,說「赤原不問由求」,赤就是公西華,公西華他不是問子路和冉求,他們為什么得到的答案不一樣,他是這個意思。公西華問孔子說,「赤也惑,敢問」,是問什么?他問自己,「還問赤耳」,他問自己,意思是說他自己也有這么一個問題,就是「聞斯行諸」,子路問聞斯行諸,冉求也問聞斯行諸,公西華也要問聞斯行諸。但是他已經聽到兩個人問了,夫子有不同回答,所以他自己也迷惑了,到底是不是要聞斯行諸,他是問自己,不是問老師對他們倆有什么答案。說明這些弟子都很好學,都想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不是個小問題,所以公西華也有同樣的問題。這被李卓吾先生點出來了,也很難得。

  下面我們再看,「方外史曰:答由求,即是答赤」。剛才李卓吾是講問的人,現在方外史是說答的人,答的是孔子,孔子回答由和求,子路和冉求,就是回答公西華。這個答得就妙了,所以公西華也就得到答案了。什么答案?就是無有定法可說,沒有一定答案,那就是答案;有一個一定的答案,那就不是中庸之道了。這就是古人講的,「說似一物即不中」,那就執著了。眾生品類不齊,根性不等,怎么能夠用一個答案來回答所有問題?就好像眾生的病不一樣,你不能只開一個藥方治好全部人的病。子路的病跟冉求的病正好相反的,一個過,一個不及,那你用的藥,如果用一味藥,那肯定有一個會倒下。所以不能夠有固定藥方,要應病與藥,這就是答案,這就是夫子從容中道,他用是用中庸。體、相、用,體是講自性,圣人證得自性;相?相是一切眾生的相,是無量無邊的;用就是抓住一個中,中道。

  從這里我們看到夫子教學,教學是度眾生,那真的活活潑潑,不會死呆板,完全是自性智慧的流露。所以公西華在旁邊看到了他問孔子,如果真正有悟性,他言下就悟入,他也就會用中了,他也可以對一切眾生,看不同的根性就用不同的藥,哪怕是問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問,回答是不同?!?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oxue/lunyu/' target='_blank'>論語》里面常常就出現,你看有問孝的、有問仁的、有問君子的,夫子回答都不一樣,就人來回答。所以應眾生的根機,所回答的都是契合理體的,契理又契機,這是圣人智慧。

  何以有這種智慧?最重要的自己心要空,孔子講的「空空如也」。如果有人來問他,就「叩其兩端而竭焉」,就跟他講,叩其兩端那都是用中,使答案講得很周詳、完整,讓聽的人能夠覺悟。所以我們要學就學心空,心里不要裝著事,更不能裝煩惱,把心空掉了,你這智慧自然現前,這智慧是你本有的。圣人有,你也有,你本來就是圣人,只要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圣人?,F在你就是帶上妄想分別執著了,你圣人的本性也是一樣,只是你沒有起作用。起作用,就得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起作用,那就學孔子空空如也。

  【評析】

  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貫穿于教育實踐中的一個具體事例。在這里,他要自己的學生不要退縮,也不要過頭冒進,要進退適中。所以,對于同一個問題,孔子針對子路與冉求的不同情況作了不同回答。同時也生動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個特點,即因材施教。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諸:“之乎”二字的合音。

  兼人:好勇過人。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