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關鍵詞:論語,顏淵第十二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合乎于禮的規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沒有兄弟呢?”

  這還是司馬牛,他非常的憂慮,你看孔子教他不憂不懼,他還是不能夠釋懷,心里還是有憂。所以,『憂曰』,他對子夏講,他憂慮說,『人皆有兄弟,我獨亡』,這個「亡」就是沒有,不是讀王,是讀無,就是別人都有兄弟,我沒有,他感嘆?!堆┕v要》里面他說,「據鄭康成注,牛兄桓魋行惡,死亡無日,所以說獨無兄弟」。這個引用鄭康成的批注,說司馬牛他的兄長司馬桓魋作惡、叛亂,想要弒君篡位,所以死亡無日,很快就要面臨死亡,這種人,人、神都不容的。所以說我獨無兄弟,這是他的感嘆。

  這個話,有的先儒講是在司馬桓魋已經犯事,就是已經做出謀反的事情來以后,結果這個事情失敗了,司馬桓魋就逃到了衛國,后來又逃到了齊國。司馬牛雖然沒有參與謀反,但是那都屬于犯了誅連的罪。所以他也不得不逃亡,他根據記載,也逃到齊國,后來逃到吳國,后來死在魯國。這個話,有的先儒是說犯事以后,有的先儒講這是在司馬桓魋作亂之前說的話?!堆┕v要》里面講,根據他跟子夏的對話,以及子夏勸解他的語氣來分析,應該是在事變之前,還沒有造反之前。

  司馬牛他向子夏傾訴,子夏就安慰他。子夏是孔門弟子里頭文學非常好,《論語》很多是他寫的。他聽到司馬牛憂慮,所以就引用一段哲言跟他開解,『子夏曰:商聞之矣』,「商」是子夏的名,就是他自稱,說我聽過這樣的一段哲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段話意思就是提醒他,不要憂愁,因為「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是人都有一個命運在,該是怎么樣就怎么樣,你憂慮也沒用。你什么時候壽命到了,閻王來請你了,你能躲得過嗎?所以不用憂慮,要豁達一點,樂觀一點。這富貴在天,人有沒有富貴,司馬牛他曾經是富貴,他的兄長是宋國的大夫,最有名望的大夫,他當然也沾光,家里很富貴。但是一造反,那馬上就會自己變成逃亡者,也就沒富貴。所以富貴在天就是講人的命運、人的福報,都非我們自己能夠控制得了,所以我們要泰然處之。但是君子的存心自己可以把握,「君子敬而無失」,心存敬慎而沒有過失,跟人家相處恭敬而又有禮,這樣哪怕我們命運不好,這樣也能夠得以轉變。這有點改造命運的味道,怎么改?從你自己改,培養自己的誠敬心,對人的恭敬,從這改。這樣,即使你的兄長被殺了,那你四海之內到處都有像親兄弟一樣的人。這是告訴他君子不用憂慮自己沒有兄弟,所以子夏是幫他排憂解慮。

  我們來看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說,「卓吾云:牛多言而躁,兄又兇頑不道,料必不相容者,故憂其將害己也」。這李卓吾先生說,司馬牛這個人多言而躁,他喜歡說話又比較浮躁。那么他的兄長兇頑不道,兇是兇惡,頑是頑固,不道是大逆不道,居然圖謀不軌。當然司馬??隙ㄊ潜M量的勸諫,但是司馬牛沒那個能耐,講話很浮躁,這就會必不相容。料是預料,預料到司馬牛跟他的兄長肯定不能相容。那他兄長既然能夠想出要弒君篡位,對他的弟弟那可能也會想著下毒手。因為這個弟弟要是喜歡說話,泄漏了風聲,那就不行了。所以他兄長可能會想到要害他,那司馬牛當然也可能會想到,所以他會憂。憂什么?憂其害己也,就怕他哥哥會謀害自己。所以這個憂是多方的,又憂國、又憂兄,也憂自己。

  「子夏以死生有命慰之,又教以處之之法,謂只待以恭敬。疏者可親,況親者乃反疏乎?蓋勸其兄弟和睦也」。子夏在這里勸導他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是安慰他。這是排解他的憂懼,同時又教以處之之法,處之,就是跟他兄弟相處的這個方法。怎么相處?「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這是相處的方法。對他的兄長還是要恭敬,而且一定要謹慎,不可以有閃失,一下子說錯話、做錯事了,那可能你真的招來殺身之禍,也未可知。所以謂只待以恭敬,你就好好恭敬兄長,恭敬一切事,不要做錯。這樣疏者可親,即使是你跟他本來很疏遠了,都能夠變得親近。這里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的人、天下人,那是疏,疏遠人,都能夠成為自己的兄弟,這可親,那更何況親者反疏乎?原來是兄弟,這是親,那怎么還會反而變得疏遠?不會。這是勸他兄弟要和睦。當然和睦的目的,是為了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兄長。

  所以子夏所提出來的方法是用感化,用自己「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的態度,用道德、仁義來感化自己的兄長,這個方法是化怨為親、化敵為友之道。能不能感化?當然自然有天命,所以前面講的死生有命,這個我們盡心盡力去做。盡到心了,成與不成那是自有因果。我們已經盡力了,問心無愧了就可以。但是如果不去盡心盡力去做,只在那憂、在那懼,這就不對了。所以子夏在這里開導他,與他的兄長如何相處,蕅益大師給我們點出來。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這里隱含著我們如何來化解危機,如何存心,如何來把這個怨懟轉化過來。讓他斷惡修善,只有什么?用自己誠敬之心,這才能感化,沒有誠敬的心,那是很難的。用其它的方法,都不可能成功。

  【評析】

  如上章所說,司馬牛宣布他不承認桓魋是他的哥哥,這與儒家一貫倡導的“悌”的觀念是相違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亂”,因而孔子沒有責備他,反而勸他不要憂愁,不要恐懼,只要內心無愧就是做到了“仁”。這一章,子夏同樣勸慰司馬牛,說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禮”,那就會贏得天下人的稱贊,就不必發愁自己沒有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