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關鍵詞:論語,顏淵第十二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也是一樣的。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生!”

  這是講孔子『聽訟』,他「聽訟」,就是判案子,他自己說,『吾猶人也』,就是我跟別人沒有兩樣,跟人家差不多,意思是在聽取雙方訟詞以后,判斷誰是誰非,當然孔子斷案應該是很明斷。當然能夠像孔子那樣明斷的人,估計當時也不少,像子路那肯定也是這樣,前面剛講的,「片言可以折獄」,孔子說我也不外乎如此而已。但是孔子不同于子路,或者其它的聽訟者,在于『必也使無訟乎』,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無訟,就是以德化人,讓人家不用訴訟、不用打官司了,換句話說,把別人的對立、矛盾全給化解了。

  在周文王的時候,周文王那時候是商朝的一個諸侯國,在西伯這個地方。當時附近有兩個小的鄰國,兩個國君為了爭田地,爭不下來,互相之間誰都不讓。這兩個國,一個是虞國,一個是芮國。于是兩個國君就相約到周國,就是周家,那個時候還沒有稱國,沒有成為周朝,到西伯那里去找周文王評理,看這田地應該給誰。結果,他們還沒有去見到周文王之前,進了西伯的邊境以后,就看到這里的人,無論是士農工商,是什么人,都互相的禮讓,彬彬有禮,絕對不會為一些小利去爭。這兩個國君看到之后,都感覺到很慚愧,你看人家市井之輩,在這里都能夠做到這么樣的謙遜有禮,咱們做國君的怎么還能爭!于是他們兩個人也就不再找周文王去論理了,就回去了,互相都要把這田讓出來,結果所爭的田就變成閑田,就是大家都不要,就不屬于這一家,也不屬于那一家,閑田。這就是周文王以德化人的、使人無訟的一個史證。這個比聽訟要高,周文王有沒有去聽訟?有沒有給他斷案,你這田是歸誰的?即使是再明斷,另一方,輸了的那方肯定都不服,他那個對立沒有化解,不如能夠使他無訟,他不再爭了,這個一定要用德行去感化。

  在《論語·為政篇第二》里面,孔子說,「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道之以政,就是用政治來領導人民。齊之以刑,就是用這些刑法來使人民遵守,讓他們守規矩,不能亂來。這是什么?用強力、用政治、用國家機器,強制人民遵守法令。當然也能有效果,就是民免而無恥,免就是免于刑法,人民百姓他不敢犯罪了,怕刑法。是能茍免了,但是他無恥,就是他沒有恥心,雖然他能服從政令,不敢犯法,但是心并不是誠服的。他不會以犯罪為恥,這一旦刑法松弛下來了,人民百姓他就會犯罪,他能鉆法律的漏洞。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雖然導之以政,你用政令來壓他,他有對策,他沒有羞恥心,他不覺得這是錯誤的。因為什么?他沒有禮教,不知道道德仁義,那不如什么?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就是用道德來領導人民。首先做領導的、做國君的,自己要守道德。你譬如說,你希望人民百姓都能夠遵守道義,你首先要表現出這個樣子,「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你要是顯現對利看得比義還重要,人民百姓更加是變本加厲了,他會比你做得更兇,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企業也是如此,導之以德,你做老板的有道德;齊之以禮,就是用禮來整飭自己的下屬。像胡小林老師,你看他做老板,底下一百多個員工,他用什么來整飭?他用《弟子規》,《弟子規》就是禮,齊之以《弟子規》。導之以德,齊之以《弟子規》,他自己先做到,率之以正,誰敢不正?大家自動就學習、就效法,所以有恥且格。有恥就是有羞恥心,知道不道德的事是羞恥的,所以他恥于作惡;且格,格是正的意思,人民百姓自然歸于正了。這就是上位的人,他自己表現的樣子,身教、言教很重要。

  底下我們回歸到這一章的批注當中,我們看《朱子集注》,朱熹朱夫子他引用了「范氏曰」,范氏是宋朝的大儒范祖禹,北宋時期一位著名的史學家。他在批注當中說到,「聽訟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矣」。聽訟者,是所謂的統治階級、上位的人,當然這是個廣義的,不僅是對國家,這是上位的人,對一個團體、一個企業也是,乃至一個小小區,像大陸,一個街道居委會,常常也會幫著解決一下這條街道里面這些居民的糾紛,這也是聽訟。重要在哪里?一定要治其末、塞其流,這個末是末流、枝末,枝末我們要治。什么是枝末?這已經發生問題了,有訴訟案了,有糾紛了,你是要去治理,你是要聽訟,要判案子,要解決糾紛,但是這是末,沒有治本。塞其流,這是什么?像河流,你給它堵,河流泛濫了,你給它堵上,把這壩建高了,是能解決一會兒的問題,暫時的,都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光是聽訟、判案子,出現問題了才去補漏子,解決糾紛,那是治標、治末,這屬于塞其流的工作,它沒有疏導。光塞其流,不行,你看大禹治水,跟他父親不一樣,他父親治水治不成功,就是塞其流,拼命堵,堵不了,那水得要讓它引導,所以大禹他是引導、疏通,自然就治好這個水。

  所以這里下面講了,正其本,清其源,則無訟矣,正本清源,這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本是什么?本是道德?,F在我們大家都知道,國以人為本,國家領導都這么提倡,中國我們都要以人為本。沒錯,那人是國的本,什么是人的本?本,我們還要找本,人的本是德,所以《大學》里面講,「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所以我們國家提倡以人為本,不是說讓人發財,讓人經濟生活富裕,都進入小康了,進入發達國家的水平了,這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了,不行的,這還是枝末上的問題?!洞髮W》里面講的,「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財是屬經濟問題,那是末,枝末,本是德,君子先慎乎德。所以德是人之本,所以要正本,必須提倡道德教育,讓人回歸道德。

  那我們再問,道德的根本又是什么?《孝經》上回答,「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德之本是孝道,這就是正本了,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找到根了,提倡孝道教育,就是前面講的提倡父父子子的教育。父父子子的教育提倡了,君君臣臣自然就解決了,這是正本清源的做法。所以《論語》真的是,無怪乎古人講的,「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依我看,這一、二句《論語》都能治天下,你只要找到了它里頭的精髓含義,你都明白了,你治國都沒問題。正本清源,這才能夠使民無訟。無訟就是和諧了,沒有糾紛了,上下無怨了,這就是無訟。所以使民無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構建和諧社會。好,構建和諧社會,從這里可以看到,最重要是德育而不是法治。

  現在我們確實也要提倡以法治國,可是法治還是枝末。這里講得很清楚,聽訟這是法治,那是治其末、塞其流的工作。當然有問題還得要去解決,枝末的問題也得用枝末的方法解決,但是根本是德育,那是使民無訟。光用法治,不能使民無訟,你只是聽訟能夠明斷,像孔子一樣,這些法官都跟孔子一模一樣,做得最好、最圓滿了,那只能是明斷而已,但是不能使民無訟,不能使社會完全和諧。完全和諧,除了教育以外沒有其它途徑,而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倫理、道德、因果教育。

  下面《朱子集注》里面又引「楊氏曰」,這也是宋朝的大儒楊時,他是程頤的弟子?!缸勇菲钥梢哉郦z,而不知以禮遜為國,則未能使民無訟者也。故又記孔子之言,以見圣人不以聽訟為難,而以使民無訟為貴」,這個點評也是很好。這一章放在前面「子路片言可以折獄」之后,說明子路能夠斷案子斷得很明斷,但是子路的毛病在于他不夠禮遜。禮是守禮,知禮守禮;遜是謙遜,謙德,謙德很重要!特別是聽訟者,在上位的人,治國的人,企業的老板,單位的領導,這些都是上位的人,那最重要的是禮遜。如果不能夠以禮、以德來治國,即使斷案子斷得再清楚,也未能使民無訟,就是不能夠真正達到和諧。最多是沒辦法,大家都心中不服氣,但是不敢發作,最多是這樣,好像挺規矩了,實際上心不然。所以在「子路片言可以折獄」這章后面,又記錄孔子之言,就說聽訟和使民無訟之間是什么關系,孔子講得很清楚。

  又見圣人不以聽訟為難,這斷案子不難,相對來講,當然也不是容易事,像子路這樣的人忠信、剛直、明斷,他才能夠聽訟,賢人可以聽訟??墒鞘ト耸姑駸o訟為貴,圣人重視的,這個貴是重視,重視的是使民無訟,讓大家從心里到口上全都服氣,這是心中要和諧。除了道德的教育之外,其它什么方法能夠轉化他的人心?真的只有教育可以做到,所以國家應該怎么樣?提倡全民教育,利用媒體(現在媒體發達)、網絡這些工具,進行倫理道德教育。

  我們師父曾經應邀到印度尼西亞訪問,二00三年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亞,那時我跟著去的,是印度尼西亞的副總統邀請,請我們恩師到那里去請教。副總統請教,說我們這個國家,現在經濟很不景氣,社會很動亂,應該怎么辦?我們恩師告訴他,你這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更重要,經濟問題擺在其次,重要的是社會動亂的問題。如果使社會不動亂,能安定下來,經濟自然就能繁榮。因為投資者有信心,他就能夠來投資,經濟就能發達,所以社會安定是首要問題。副總統請問,怎么樣能夠達到社會安定?師父告訴他,辦教育,他建議副總統,這印度尼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伊斯蘭教里面也有很多價值觀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一樣,所謂普世的價值觀,包括孝養父母、尊敬尊長,這五倫的、八德的,這些其實每個宗教里面都有。

  印度尼西亞這個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伊斯蘭教的信徒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那就應該怎么樣?請伊斯蘭教的這些阿訇,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這些宗教徒、講師,他們來把《可蘭經》里面關于這些基本做人的道理,在國家媒體里面進行講述,利用國家電臺、電視臺,每天不斷的講,教導國民。如果真正如此這么做,我們恩師說,你這個國家半年就能見到效果。過去恩師在他的家鄉廬江,辦的廬江文化教育中心就是這樣,半年效果就出現了,人民立刻他就回歸自己本善了,他就能夠知禮,能夠懂道德了。所以人心真的是本善,很好教,就怕你不教他,一教他就回頭。所以半年就能有效果。如果有兩年這樣的教育,這個國家就一定能安定,經濟自然就會繁榮。

  所以圣人是以使民無訟為貴,貴就是這是重點。你看,孔子沒有說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是以使民無訟為中心,為貴,貴就是中心。證明什么?倫理道德教育比經濟建設更重要,不能光強調經濟,經濟應該擺在次要的位置,經濟是為教育服務,所有其它的部門都應該為教育部門服務。你看自古以來,宰相,宰相等于現在說的總理,總理屬下很多個部,什么禮部、刑部、吏部、兵部,這些都是各種部,跟我們現在都一樣的。禮部是什么?就是現在的教育部,禮部是擺在第一位,其它的部門都擺在其次。假如宰相要是不能辦公了,突然譬如說病了,禮部尚書,就是現在的教育部長,接替總理的位置,總理下來就是教育部部長。教育是放在最首要的地位,它能夠使民無訟。這是孔子教我們如何來治國,如何來構建和諧社會。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聽訟:訟,音sòng,訴訟。審理訴訟案件。

  使無訟:使人們之間沒有訴訟案件之事。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