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關鍵詞:論語,顏淵第十二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子張問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居于官位不懈怠,執行君令要忠實。”

  子張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問政』,問為政之道,大概子張他也是做官的??鬃泳突卮鹚?,『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這個「倦」就是懈怠、疲倦,做著做著就開始懈怠,這是人之常情,往往有之。能夠無倦,這是一種誠敬心。這個「居」,到底是居什么?古注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說是居家,有的說是居官,有的說是居心。這三種講法都能講得通,因為他沒講居在哪。居官就是做官,做官要知道你是享受著俸祿,俸祿是人民納稅的收入,你吃人民的,所以你為人民服務,那是不能夠懈怠,這是所謂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居之無倦」。如果把這個居字當作居家來講,也講得通,居家以孝友治家,孝友就是孝悌,孝悌持家,那也不能夠倦怠,對于父母,我們的服侍要盡心盡力。

  你看看,前些日子王希海大孝子,來到這里給我們講課,讓每個人感動得流淚,這是大連的孝子。他父親二十六年植物人,不能動彈,完全沒有知覺,躺在床上二十六年,王希海服侍他二十六年,沒有離開過。每天給他做飯、喂食,他只能吃那些流質食品。每半個小時給他翻身一次,為什么?怕他保持一個姿勢睡太久了,這身體就會血液不循環,容易長褥瘡。每兩個小時給他按摩一次。所以他出去買點東西,買一瓶牛奶什么的,都跑步出去,商店也比較遠,一來回得跑二、三公里,半小時之內得回到家給父親翻身。一天到晚每兩小時給他按摩一次,二十四小時都是這樣,所以他只能是什么?坐在父親旁邊睡覺,不能躺著睡,只能坐著睡。為什么?因為躺著睡睡久了,這就過時了。所以他睡的時候,他都是拿手抱著他的父親的腳,如果父親萬一有什么動靜,他馬上就知道,就能醒。

  父親有時候感冒了,有痰,痰吐不出來,很辛苦,而且很危險。王希海就拿個吸管,這一頭放到他父親嘴里,那頭把它吸出來,然后吐出去,這個動作重復了二十多年。天天給他換衣服,換這些被褥,一天換一次。為什么?一定讓這個皮膚干爽。因為一天不換,他怕這個汗漬就會對皮膚有傷害,天天洗衣服。所以他放棄了自己出國工作的機會,放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他沒有結婚,不談戀愛,全心全意照顧自己的父親,沒有工作,靠著救濟金生活,居之無倦,做到了極處!

  居心也是,無論自己修身,還是治家、還是治國,心要擺在什么地方?擺在公正,天下為公,不能有自私自利,而且全心全意為人,沒有倦怠。所謂修身無倦色,無有疲厭,這是居之無倦的意思?!感兄灾摇?,這個忠是忠心。你看,忠字是上面一個中字,下面一個心字,心一定要中正,這就叫忠。怎么樣才能中正?無偏私,這就是中。心能夠沒有偏私了,我們的行為當然也就不會偏私。所以居家、居官辦事,自然就能夠大公無私,這是為政之道,這是孔子答復子張??鬃?,你看對每一個人的答復有不一樣的地方,前面我們看到齊景公問政,以及他自己說到聽訟的時候,其實也是講為政之道,這里子張又問政,孔子講的內容有不一樣。為什么不一樣?我們知道,因為教學對象不一樣,不同的人他不同的根性,也就是有不同的毛病習氣,所以孔子對他們的教學也就內容不同。都是什么?對癥下藥。

  《朱子集注》里面講到,「程子曰:子張少仁,無誠心愛民,則必倦而不盡心,故告之以此」。程子,這是程頤,他說子張仁少了點,仁愛這個心少一些,對別人誠心不足,無誠心愛民,這是他的毛病。既然他沒有這樣的一個誠心去為別人,那他自然就會容易倦怠,替別人服務,做著做著他就懈怠了,不想做了,或者厭煩了。原因是什么?誠心少,仁愛心少,換句話說,還有私心,不能大公無私,不能舍己為人。心不夠真,所以他容易變,不能盡心,所以夫子告之以此,這都是對他的毛病而說的。

  那我們讀《論語》,不能說這是講子張的毛病,好像跟自己無關,或者說看到這條應該好像對某人很適合,張三應該來聽聽就好了,李四應該來聽聽就好了,總把這個套到別人頭上,好像跟自己無關,這樣學《論語》,那沒有什么效果。為什么?你自己不能夠內化到自己身上,所以要反求諸己。朱子在教我們怎么讀《論語》的時候他講過,他說讀《論語》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設身處地,好像現在就在孔子面前,孔子這個話正是對我的教導,我就直下承當。這個樣的讀《論語》,那才真正有效果,那真正幫助自己修身立德。所以,《論語》每一句話都要反求其身,自我反省,我們做事會不會厭倦?我們為人會不會有偏私?會不會心不誠、不盡心?我們自我反省。如果有,就得改,要學著盡心盡力,把自己私心放下,少考慮自己。先從少考慮自己做起,最后不考慮自己了,只考慮別人,這就是學君子、學圣賢。

  蕅益大師《批注》里面講,「不曰行無倦,居以忠,便見合外內之道」,蕅益大師把這里頭的一個精髓的意思講出來了。行無倦、居以忠,這里沒說,而是說居無倦、行以忠,《論語》里面「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沒有說行之無倦、居之以忠,這個里頭有什么意思?行無倦,這容易理解,我們的行為,做事這就叫行為,不能倦怠,不能夠疲倦,不要懈怠,這容易理解。居以忠,這個居是講居心,居心要以中正為主,這就容易理解。但這樣會把這個心和行兩個分開了,大家細細體會一下,對吧?行是行,心是心,心行之間好像沒有一個什么聯系。所以孔子不這么說,不曰就是不這么說,他倒過來,他說「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居本來是居心應該是忠,但是忠正是表現在外面是無倦,行是外面表現的,正是表現你的內心,所以說行之以忠。正所謂「誠于中而形于外」,你內心是什么樣的心,自然表現在外面是什么樣的行為。

  「便見合外內之道」,就是內外是合的、是一致的,有其內必有其外,有其心必有其行。內外,內為主,外為相。主是什么?主忠信,內心要忠信存心,忠信存心也是孝悌存心,忠信就是孝悌的一個延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德。這個孝悌忠信偏于內,內之道,這是心中的。禮義廉恥偏于在外,這就是無倦,盡心,守禮守義,知廉知恥。這是內外,我們看到以內為主,就是說明儒家以修心為主,心正了,身也就修了。這《大學》里就講得很清楚,這個關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是內;外面自然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外。內外一如,內外不二,一修一切修,一證一切證。

  所以子張問政的時候,問政是講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治國平天下,怎么治國平天下?你把自己的心修好了,你的身修好了,就行了。居之無倦是講居心無倦,行之以忠就是修身,你正心了、修身了,外面治國平天下都圓滿了。為什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怎么做?你自己把自己的身心修好了,就行了。因為身心是本,你把根本修好了,那自自然然外面枝末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本和末,物就是萬物,萬物都有一個本末。本是什么?本是自己的身心,你把身心這個根本修好了,外面的枝末,枝末是家國天下,齊家治國平天下自然就成就了,這是為政之道。你看,講得多圓滿!

  【評析】

  以上兩章都是談的如何從政為官的問題。他借回答問題,指出各級統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愛民,以仁德的規定要求自己,以禮的原則治理國家和百姓,通過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間的訴訟糾紛,執行君主之令要切實努力,這樣才能做一個好官。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