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關鍵詞:論語,陽貨第十七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孔子說:“古代人有三種毛病,現在恐怕連這三種毛病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古代的狂者不過是愿望太高,而現在的狂妄者卻是放蕩不羈;古代驕傲的人不過是難以接近,現在那些驕傲的人卻是兇惡蠻橫;古代愚笨的人不過是直率一些,現在的愚笨者卻是欺詐啊!”

  這些都是講我們要反省內心??鬃釉谶@里對照古今之人,說出三種毛病,『子曰:古者民有三疾』,這個「疾」就是毛病??鬃幽霉湃烁袢讼啾容^,同樣有三種毛病,但是兩者是完全有差異,從這個差異當中我們去體會今人跟古人的差距??鬃赢敃r說的今人當然是指那個時代的人,已經跟古人比起來差遠了。這里講的古人是三代之人,夏商周乃至更早,堯舜禹湯那個時代的人,那時候的人心地純樸、厚道。到了春秋時期人心已經變得詭詐了、變得虛偽,不再像古人那樣正直厚道,這是夫子在這里很感嘆??桌戏蜃泳辔覀儸F在已經是二千五百年,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新再讀讀孔老夫子這段話,更加感慨萬千。我們現在的今人跟孔子那時候的古人又相距太遠了。我們讀這個要從這些地方去反省,人家有什么毛病我們不要去理會,不要放在心上,關鍵是看自己。我們讀《論語》不是說拿《論語》去批評人,那是完全學錯。我們用《論語》只是對自己,改自己的心。我們來看經文。

  「古者民有三疾」,古人有三種毛病,『今也或是之亡也』,就是今人或者連這種毛病都沒有了。這個話可不是褒義的,是貶義的,不是說沒有古人的毛病,那比古人好了,不是,比古人更差,連這三種毛病都比不上。這三種毛病底下就有說,分別是狂、矜、愚,夫子認為這三種是缺點?!富蚴侵鲆病?,這個是就是指三疾,它是個代名詞。亡這個字就是通有無的無,所以它念法都念無,不念王。這句話是夫子從反面來講,實際上那個意思就很明顯,今人比古人的毛病更為嚴重,更難治。我們來看底下經文。

  『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這是第一種毛病。這個「狂」我們講狂人,狂人者當然就不是中庸之人,也不是君子。但是古人這個狂人,他也「肆」。肆,根據包咸的批注,包咸是東漢的經學家,說「肆,極意敢言」,就是他很放肆、很隨意,言語上他就直來直去,不能夠謹慎,這個就是一種毛病。直心直行直言,都會造成過失,應該謹慎其言,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語乃禍福之門。往往這些災禍都是因為出言不慎造成,輕者你可能得罪人,跟人結怨;大者甚至招來殺身之禍,都往往有之,所以怎么可以放肆和隨便講話。這是古人的問題,當然古人會有這種人?!附裰褚彩帯?,這個蕩字根據孔安國的批注,孔安國是西漢人,他批注說「蕩,無所據」。無所據,這個據是根據,就是沒有根據道德,沒有根據禮法,那真的叫做任意妄為,為所欲為,肆無忌憚。所以這個蕩字就比肆字問題嚴重多了,過去雖然講話放肆,都有道德在,都有禮法在,今人簡直就不要道德禮法,胡言亂語,胡作非為,放蕩。

  時到今天我們看到,現在人講話真的是可以完全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不知道講話講出來之后那個后果。對于國家安定,民族團結,人心善惡會帶來什么養的影響,他沒想這個,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只是想著什么?自己出風頭,講出一些話來好像驚世駭俗,吸引媒體的注意,他就說這些話。我舉一個例子,在汶川大地震之后,二00八年五月,是國殤,這是舉國悲泣的一次大災難。結果在災難的現場就有個人,還是個老師,他自己遇到災難的時候,他教孩子,他自己先跑出來了,不顧孩子。然后還竟然在媒體采訪他的時候,他還說我就應該先自己顧自己,我不能去救我的學生,甚至我的母親都不能夠去救。他還大言不慚說這種話,這是完全沒有道德。你自己這么做了,你自己背這個因果是你的事,你還要把它講出來,你看這叫放蕩。講出來之后肯定會影響人,所以有人看到他都這樣,我也可以這樣。所以這種人就是禍國殃民。

  孔老夫子當年對這種人是毫不客氣,你看記載中說到,孔子做了大司寇,魯國大司寇,就是做宰相,做了宰相之后他把少正卯給殺了。少正卯這個人沒有犯什么特別的罪,就是亂說話,講起話來強詞奪理,他也很有佞才,就是有那種口才,能把死的講成活的,有這個本事,所以妖言惑眾。這種人如果在現代沒有問題,人都有言論自由,這是人權,沒人說他犯法,最多是他沒有什么道德,但是在他們心目中,道德不值幾個錢??墒窃谀莻€時候孔老夫子就把他抓起來殺頭,要知道這種人講這個話,他的這個禍害比那強盜還厲害。強盜最多是傷人的身命和財產,但是這種人他傷人的慧命,那個罪過就更大,禍害就更大。所以言論太自由,不是好事。當然一味用法律去制裁也不是根本解決方法,最重要的要提倡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讓人懂得凡出一言、行一事都有果報,不可不慎。特別是影響力大的,像現在媒體發達,一下把你的言論就全部發表出去,那影響力就很大。如果所講的不是正法,是邪法,這個罪業就大了。所以把因果的道理講清楚,使人有敬畏之心,不敢作惡。

  這言語當然也包括這些出版的書籍文章,這都屬于言論。如果寫的這些書、文章引人邪思,誨盜誨淫,那個果報也很慘烈。在歷史上《西廂記》的作者王實甫,他就是死得很慘,而且是斷子絕孫。為什么?《西廂記》在古代是禁書,導人邪思,描繪男女之間的那種邪淫。甚至連《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這是我們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施耐庵在《水滸傳》里頭也有不少誨淫誨盜的描繪,描得很細致,讓人生起邪思。所以他死的時候怎么死?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舌頭,這樣慘死,報應!不僅他自己有這個報應,還有兒孫也有報應,所以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個禍殃延及到子孫。所以施耐庵三代的兒孫都是啞巴,這是歷史上記載。

  當然現在人看《水滸傳》那沒什么,比這嚴重一萬倍的,現在都到處可以見到,網絡上那些淫亂的面,那些消息、各種各樣的文章、小說充斥在網上,你就想想他們這些人的果報將會如何。我們仔細去看一看,這些凡是演那種引人邪思電影的、電視劇的演員,或者唱那些淫歌、情歌的歌星、大明星,好死的沒幾個。咱們在香港,看看香港的這些明星們,你就能看到,這果報就在眼前。所以要提倡因果教育,敬畏心就能提起來,知道確實有天地鬼神在鑒察,確實有福善禍淫的報應,這就不敢放肆。不僅不敢放蕩,連放肆都不敢,古人的毛病都能夠解決,不敢再狂了,真的做一個謹言慎行的君子。好,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格妗故邱娉?,就是自負、有傲氣這種人。古代這種有傲氣的人「也廉」,這個廉是行為方正,有所不為,那些卑鄙的事情他不去做,因為他有那種傲骨。但是因為他不能夠行中庸之道,因此難免會有棱角,有時候跟人在一起覺得這個人傲氣凌人,這屬于矜。相比之下今人,所謂矜持的人,這是「忿戾」,忿是憤怒,戾是有種戾氣,常常指責人,對人發脾氣,這種人肯定是自以為是的,這種叫忿戾。這是古今不同的地方在于什么?古人都講道理,他雖然有傲氣,有這些煩惱、貪瞋癡慢,他有這個慢,傲慢,但是他有個限度在,他講道理,他講原則,他們好面子。所以壞事他不會去做,因此他能夠廉潔,能夠有操守??墒乾F在這種傲慢的人一點廉恥都可以說沒有,隨意發脾氣,隨意罵人,都任著自己的意思。甚至小孩都養成這種習氣,對父母都會申斥、喝斥,戾氣從小就養成了,這還得了!這種人就是目空一切,長大了目無尊長、目無老師,老師肯定不會尊敬,為什么?連父母都不尊敬,怎么會尊敬老師?老師批評他的時候罵他了,甚至他會打老師?,F在有這種報導,還不少,不是新聞,更有甚者還殺害老師,老師也就不敢真心教了,都是應付了事。所以沒有孝道、沒有師道,這個社會你說焉能不亂。要改善社會風氣,唯有要先大力提倡孝道,提倡《弟子規》的教育。

  你看《弟子規》頭八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你看這就是把我們的戾氣給消除掉了,孩子不能一開始就培養他矜持、傲氣,那長成了之后就很麻煩,教不了。所以教孩子一定要讓他干活,讓他服從,說一不二。不要說太早一輩的人,我們小的時候家里父母對我們,那都是說一不二,我們是唯命是從,父母說這樣做就得這樣做,怎么敢去頂嘴?怎么敢去違抗?要是頂嘴違抗那父母就不客氣了,那有打有罵,打過一、二次了,以后就不敢了。所以古人講「棒頭出孝子」,有道理。孝子首先要順,孝順孝順,不順哪里談得上孝?你這柔順的心理養成之后,終身受益。我就感覺到我很受益,在家聽父母的話,到學校就聽老師話,我們對老師也都很尊重。出國留學跟指導教授那也是唯命是從,出來工作對領導也都是恭恭敬敬。我們現在學習圣賢教育,對我們的師長更是畢恭畢敬,老實聽話,所以這個心理從小就得養成。

  假如我們自己身上還有這些戾氣,還會有抗逆的心理,那就要把它化解掉,那個決定是圣賢教育上面的大障礙。我們想學圣道就得從孝順心上學起,就得學老實聽話,否則也不可能有成就。所以你看古時候的老師教學生,那是師父帶徒弟,不是我們現在學校里的師生那種關系,過去的師徒如父子,徒弟拜了師之后,那對師父得完全聽從,不許有自己的意見。你至少得耐心,按照師父的教導學個五年,叫五年學戒。這個戒是老師的教誡,你拜了這個老師就得尊師重道。拜了老師又不肯聽老師的話那就是忤逆師長,這個罪就很重?,F在忤逆師長,將來誘惑現前甚至會做出背師叛道的行為。所以學正法,不是說讓你學什么知識、技術,不是那種世間的學問,是讓你學到圣賢的存心,這是心地法門。那就得從孝順心學起,決定把自己的那些矜持、傲氣、棱角磨得圓圓的。所以師父對徒弟,那是不客氣的折磨他,在佛門里面常常見到。

  有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和尚,高僧大德,每天講經說法。然后有一個信眾天天來聽,聽得很認真,學得很恭敬,很有誠敬心。師父看在眼里,故意折磨他。怎么折磨?看到他進來,不然他進講堂,叫人把他轟出去、打出去。結果他就蹲在講堂外面的窗口底下去聽,轟也轟不走,打也打不走。師父看在眼里知道,就是用這個方法磨他,把他這種戾氣、這種傲氣磨掉,這是煩惱,磨掉以后才能給他傳法。如果這些煩惱習氣不磨掉,那就不是法器,他就裝不了法,聽法都是變成聽成知識、皮毛,不能得到精髓。所以就這樣磨了他幾年,最后高僧要準備圓寂了,圓寂之前要傳法,傳給誰?大家都在猜。結果這和尚說把門外蹲在窗口底下的人帶進來,就把法傳給他。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師父這么多年折磨他,這是看中他了??粗兴€得考驗他,如果他禁受不起這個考驗,那就算了,他走了就走了,得不到法,所以要考驗。經過歷煉的人,他這功夫境界才是真實的。

  世間也是一樣的道理,你看看《古文觀止》里面蘇東坡有一篇文章叫「留侯論」,從小我媽也讓我背這篇文章。留侯就是指張良,戰國末期漢朝初年,張良輔佐劉邦建立帝業。張良年輕的時候也是心高氣盛,他是貴族家子弟,國家被秦王給滅了,他要復仇,所以找了一個大力士去刺殺秦始皇。秦始皇他是很聰明的一個人,他出行十五座轎子,你都不知道他在哪一個轎子里頭。這是什么?等于買保險一樣,他還有替身,你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是真正的秦始皇。結果張良帶著這個大力士去刺殺,拿個大鐵錘,錘了幾個轎子之后就被人抓住,大力士當然就死掉,張良逃走了。逃走之后,有一天遇到了一位老人家,老人家告訴他說你應該學兵法,將來你可以創立大業。張良那時候真正是無家可歸,不知干什么,聽到說能夠學兵法,那太好了,他愿意施展他的能力來推翻秦始皇。

  這個老人家叫他明天早上一早來,說了一個時辰,天沒亮你就得趕到這個橋上。在此之前這老人還要去考驗他,他坐在橋頭,把那鞋子脫到水里頭,叫張良下去撿。張良看到是老人,幫他撿了。撿來之后,老人說你給我穿上。張良一看心里有點不平,給你撿上了還要我幫你穿?轉念一想,這老人家,不要跟他太過的在乎,給他穿上。結果他又把鞋子脫到水里面去,你幫我再撿一遍。如是三次,張良給他撿了穿了。然后這老人就告訴他,我可以傳你兵法,你明天早上來。結果第二天一早張良來了,一看,老人已經坐在橋頭,老人說你遲到了,對老人不恭敬,不敬法,你回去吧,明天再來。結果第二天張良就很早爬起來,提前就趕到橋頭,發現這老人又已經在那,提早來了他還在那,他就想怎么回事。老人說你再回去,明早再來。第二天張良就干脆晚上不睡覺,連夜就蹲在橋頭,一直等到那個時辰到了,老人家就來了,這時候才傳給他,原來是姜太公的兵法。然后告訴他說年輕人不要急躁,要懂得忍辱,「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忽然間給你有什么境界現前的時候,你不會驚恐;無故給你侮辱,你不會發怒,這是天下大勇之人。這是老人家訓練他,他非得要有這樣的品德修養才能夠做大事,至于說那兵法都是在其次。所以你就看看古人教學,老師對學生是怎么要求的。我們要學道,非得要把自己這些傲氣、這些不恭、不能誠敬的心態扭轉過來。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古時候的愚者,愚癡的人,會是什么樣的狀態?直情用事,這個「直」是直來直去,不懂得變通。當然他們的心地也是比較直的,不會彎曲、不會虛偽。當然這還是一種病,一種毛病,這是不懂得通情達變,或者說不識時務,常常也會撞板子碰釘子,這種也是要改的毛病??墒潜绕鸸湃?,今人的毛病更重,「今之愚也詐」,這個詐就是虛偽狡詐,心地不真實,常常懷著欺騙人的心,懷著偷心,這是詐。詐,往往是聰明人才會詐,其實那個聰明反被聰明誤,那是真正的愚癡。為什么說愚癡?因為他不懂得真相,真相是什么?一切都有因果,所謂「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我們讀《了凡四訓》,這個道理就明白了,該來的它會來。了凡先生,你看年輕時候遇到孔先生算命,把他的吉兇禍福、功名、窮通都算得準準的,他就悟到了真是「進退有命,遲速有時」,妄求不得,也急不來。所以了凡先生心也就放下了,他也就不會再詐,詐有何用?靠欺詐就能夠得到福報嗎?你能得到名聞利養那是福報,那也是你命中本來有,你才能得到。命中沒有,你根本得不到,你怎么詐也詐不來。你去銀行偷錢搶錢,你也偷不了、搶不了,你沒有財的話你試試看,到銀行里還沒動手就給人抓起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何須用詐!為什么不用真實心?做個君子多好,為什么要做小人、做鄙夫?所以君子樂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小人不知因果,膽大妄為,去攀求、妄求,結果求來的還是命中本有的,他不需要用這種詐術、這種卑鄙的手段去求,他也會有,那就何苦來?他這樣用卑鄙的手段求來的,反而把命中的福給削減,減損了,這冤枉!君子不然,君子樂天知命,知命就是知因果,所以他求也求之有道,以正當的方法來求,命中有就能求得到。而且他在求的過程中,不斷的積德行善,又更加積累福報,使命中的福又更增加,所以他樂得做君子。品德又崇高,福報又增加,何樂而不為?所以總在一個迷悟不同。君子他悟了,明白了,所以自然他就行為就正了。小人他迷,不明事理,所以他就會做出很多的這些冤枉的罪業,將來還得受報,可憐可悲!

  所以蕅益大師在評注里面講,「葛可久頂門針,不知還救得否,可悲可憐」。葛可久是元朝時代著名的醫學家,他叫葛干孫。他父親就是位名醫,所以醫學是他的家學,自幼得到父的真傳,醫術很高明。凡是別的醫生都醫不好的人,醫不好的病,到他那一治就治好。他的醫術確實非常的高明,當時名震江南江北。他也有一些著作,譬如說有《十藥神書》,那個時候他對肺結核的病,古時候叫癆瘵,已經有豐富的治療經驗。頂門針,這個針是指針灸,在中醫里面往往用針灸來治病。頂門針就是講針灸的時候從頂門上(頭頂)扎下一針,這個往往是會對很多病很有效果,這是比喻扎中要害。所以葛可久頂門針,這個人是高明醫師,頂門針又是能夠扎中要害的一針,用這個來比喻孔老夫子在這里講的這段《論語》。所以孔老夫子講出這個話,那就是名醫的頂門針一樣,針下去了病就除了。

  我們自己大概也有這種毛病,古人的和今人的毛病,狂、矜、愚,三種毛病,我們有,那要接受治療,所以要直下承當。夫子是高明的醫師,給我扎針,我能不能夠猛醒,能不能夠回頭,能回頭就有救。所以底下說不知還救得否,能不能把我們救過來,我們有沒有醒過來?如果醒不過來,真正是可悲可憐。醒過來的人絕對要放下這些習氣。放下什么習氣?放蕩、放肆;放下忿戾,就是瞋恚、傲慢;放下狡詐,就是把貪瞋癡慢,把虛偽、狡詐這些心態扭正過來,做一個正直無私、溫良恭儉讓的君子,這病才能治好。所以《論語》真的這些章節都可以常常來讀誦,用它來做為自己的功過格,每天反省。如曾子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從自己身上找毛病。

  【評析】

  孔子所處的時代,已經與上古時代有所區別,上古時期人們的“狂”、“矜”、“愚”雖然也是毛病,但并非不能讓人接受,而今天人們的這三種毛病都變本加厲。從孔子時代到現在,又過去了兩三千年了,這三種毛病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有增無已,愈益加重,到了令人無法理喻的地步。這就需要用道德的力量加以懲治。也希望有這三種毛病的人警醒。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

  肆:放肆,不拘禮節。

  蕩:放蕩,不守禮。

  廉:不可觸犯。

  戾:火氣太大,蠻橫不講理。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