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關鍵詞:論語,陽貨第十七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來瑟邊彈邊唱,(有意)讓孺悲聽到。

  『孺悲』是一個人,相傳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個魯國人?!溉姹鼓莻€時候『欲見孔子』,他要求見孔老夫子??桌戏蜃油妻o說有病,實際上他沒病,找一個借口就不跟他見面?!簩⒚叱鰬?,取瑟而歌』,「將命者」是傳話的人,等到出去傳話告訴孺悲夫子有病,在傳話的時候孔子「取瑟而歌」,他拿琴瑟就彈奏起來了,而且還唱歌,意味著他自己沒有病?!菏怪勚?,還一定要讓孺悲聽到孔老夫子的歌聲,就證明孔子不是真的有病,而是不愿意接見他,這就是讓孺悲知道。這個事情我們就覺得有點奇怪,為什么孔老夫子不見孺悲,而且不見還不要緊,還故意讓他知道不愿意見他,到底是什么原因?

  當然古注上眾說不一,沒有一定的解釋,沒有權威的解釋,我們可以存疑。有一種說法是講到,按照古時候禮節,弟子要拜師的時候,第一次必須應該由人來介紹,如果沒人介紹自己找來,那就叫失禮。介紹之后拜了師,以后弟子再見老師就不需要再經介紹。有古注上說因為孺悲是初次來見孔子,就沒有經過介紹,這是失禮,所以孔子不見他。根據劉恭冕《論語正義補》,劉恭冕是劉寶楠的兒子,跟著他的父親學習《論語》,有家傳。劉寶楠有一個《論語正義》,是清代以來最權威的一個批注,也是批注得非常周詳。劉恭冕是劉寶楠的兒子,從小好學,他有一個《正義補》,就是補充他父親有一些漏掉的地方。據劉恭冕說,「此欲見是始來見,尚未受學時也」,就是還沒有正式拜師,第一次來見。孺悲來見孔子都不知這個禮數,孔子在這實際上是教育他,教育他不用見,不見也是教育。所以孔子推說疾病,不跟他見面。這個是圣人教學的善巧,讓他學禮而且印象深刻。

  所以在江謙先生的補注當中他是這樣講到的,「既辭以疾,又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可知圣人之不肯妄語。雖不見孺悲,實已進而教之」。這是圣人教學的手段,用起來可以是非常的多樣化。你看他既辭以疾,推說有疾病不見,又取瑟而歌使之聞之,這教育就很明顯,用這種動作來點醒這個弟子一定要依禮行事。圣人不會打妄語,他沒病他推說病,也要告訴你其實我沒病,用歌聲來告訴你,不肯妄語。雖不見孺悲,實已進而教之,這已經教育他了,沒見已經受教。從這里可以看到跟老師相處、跟父母相處、和尊長相處,都要事之以禮,沒有禮是不行的,這就是不敬,「禮者,敬而已矣」。不依禮而擅自自己做主,任意的來行事,這其實已經是對尊長、父母師長的不恭??鬃拥扔谑窍冉o他敲敲腦袋瓜,讓他明白,既來入孔門做弟子,你得先學禮,給他個難堪,讓他永遠記住。

  這個既是教孺悲,實際上也是教我們后世弟子。一開始如果就無禮而不敬,以后你想學道是不可能學成功。要學道,最關鍵的是有誠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來拜師首先要把那些傲氣,那些不恭的習氣全部得打掉,做個老實人、做個守規矩的人,這才可以。儒家,你看一開始先教你規矩,佛家也不例外。古時候寺院一出家就得五年學戒,學戒就是學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學好了,自自然然都中規中矩,不失恭敬心,然后才能夠算是個法器,他才能夠接受大法,這是老師教學苦心。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孺悲:魯國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禮。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