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h1>
作者:佚名 全集:論語名句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關鍵詞:論語,子張第十九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孟氏任命陽膚做典獄官,陽膚向曾子請教。曾子說:“在上位的人離開了正道,百姓早就離心離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們的情況,就應當憐憫他們,而不要自鳴得意。”

  陽膚是曾子的弟子,孟氏是魯國的下卿,一個大夫。孟氏在這里讓『陽膚為士師』,就是任命他做「士師」,士師是典獄官,就是掌管刑獄的,跟我們現在說的檢察院、司法院院長這樣的一個職務?!簡栍谠印?,陽膚來請示老師曾子?!涸釉弧?,曾子說在上位的人已失其為政之道,民心離散已經很久了?!喝绲闷淝椤?,你如果獲得人民犯罪的情實,抓住他,找出證據了,則須『哀矜而勿喜』?!赴я妗故翘娣溉擞X得哀傷,矜是同情、憐憫犯人,不能因得到實情,好像破了這個案子而感到歡喜。為什么?因為人民百姓他犯罪是不得已。一個社會如果缺乏了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就是失其道?!荷鲜涞馈?,在上位的人(領導者),自己不學倫理道德因果,也不去推動這些教育,那就天下無道,大亂了。因此老百姓也就不辨善惡、不辨是非,為所欲為,這犯罪的人就多。

  那我們看看現在的這個社會,是不是這個樣子?我聽說英國現在監牢獄人滿為患,政府現在不斷的撥出財政款項拼命的蓋監獄,為什么?犯罪的人太多了,裝不過來了。那小案子沒時間管了,你說殺人放火那些大案子才去管,小案子不管了,管不過來,監獄都沒地方住,英國現在是這個狀況。那我相信許多國家也是這個狀況,為什么?「上失其道」。你看在位的人他心里想什么?是想仁義,還是想功利、想名利?你從哪個地方看?看他的行為,你能知道他的心。古人講看一片樹葉能夠知秋,知道秋天來了;「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看那豹子,從管里頭看只能看到那一個斑,就知道那是豹子。英國現在監獄人滿為患,我們知道上失其道。一定在位的人他會想功利,不是想仁義,所以他會出兵打別人。

  那么要讓社會安定,人民不犯罪,不是要靠法律。法律只是事后去制裁,是能起到一點警戒的作用,但是它不究竟。究竟的解決方法是靠教育,道德倫理的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在上位的人先帶頭,這個重要!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上位的人自己做得正,個個是君子,老百姓全都成為有德行的君子,不用去教他們,他就自然跟著做了,身教。如果在上位的人不肯這么去行仁義,那么底下的人肯定都是不仁不義,有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民散了,民心渙散。民心渙散,這個國家就脆弱,搞得不好甚至有亡國的危險。

  國家是否強大,不是看你有多少的武器,也不看你的經濟實力,看什么?看民心。如果民心團結,這個國家是強大的。這孔子在《論語》當中說的,看一個國家看三樁事,第一,足食,第二足兵,第三民信之矣。一個國家足食,就是豐衣足食,經濟發展。第二足兵,武器、軍隊、國家機器很強大。還有民信之矣,人民百姓對政府的信心,這是凝聚力。這三者要去其一去哪一個?去兵,這個國家機器不是重要問題,老百姓有的吃,老百姓對政府有信心,這個更重要!那剩下這兩條再去其一,去哪一條?孔子說去食,然后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總是要死,沒得吃就會死,對,沒錯??墒侨绻嗣癜傩諏φ疀]有信心了,這比沒得吃更可怕!如果人民百姓對政府有信心,沒得吃,他們能挨餓挨著,一樣擁護領導、擁護政府。

  過去共產黨打天下就是這樣打下來的,跟著共產黨打天下的人都是沒得吃的,過的最艱苦的這個日子,而且身命都舍掉了,他能打得下天下來,小米加步槍,打得過國民黨的飛機大炮。為什么?國民黨是足食足兵,共產黨只有一個,民信之矣,這是個客觀的歷史事實。在這一點上,蔣介石確實沒有毛澤東高明,毛澤東他懂得聚攏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這個是真理,也是亙古不變的,孔子那個時代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犯罪了,這當典獄官的,做司法工作的,當法官的,「如得其情」,得到了這個犯罪的情實,不能高興,你看我判罪多高明,一下子抓拿住他,我得狠狠的懲罰他!用這種心態違背了仁慈,要對犯人哀愍。曾子當時說這個話的時候是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末年了,那時候是天下大亂,上失其道。一九七0年代,英國的著名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過,說我們當今這個世界局面跟中國春秋時期沒什么兩樣,也不就是諸侯國割據嗎?各國大國小國各自想著私利,符合自己利益的,可以損害別國的利益,為了自己利益,可以去打別的國家,春秋時期就是這樣。所以春秋無義戰,沒有是正義的戰爭,戰爭都不正義。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不也是無義戰嗎?所以曾子這個話現在非常適用,他說出這個話出于一片仁心,難能可貴!給做司法部門工作的人很好的提醒。

  蕅益大師批注當中說,「惟至孝者,方能至慈,堪為萬世士師座右銘」。曾子是至孝者,孝到了極致,只有至孝的人,方能有至慈,慈是仁慈,孝和慈前面加個至,這個就廣大無邊。小孝是對父母,小慈是對兒女,父慈子孝。為什么說小?因為只想到自己一身一家,心量小。大孝呢?范圍大了,他想著一國,愛一國的人民,用對父母一樣的心對一切的長者去孝敬,用對自己兒女那樣的慈心對待所有的晚輩,這是孟子說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大孝大慈。那到了至孝至慈,不得了了,那更廣泛,不是一國,講的是天下萬世,不僅愛自己本國人民,還愛天下人民,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愛,沒有國界,沒有界限。既沒有空間的界限,也沒有時間的界限,不是只愛現代的人,還愛后世、萬世天下人,這是至孝至慈。曾子堪稱是如此之人,那是圣人。

  那么佛的這個境界就更高,不僅愛天下人,一天下還是小,一個地球而已,宇宙里面像地球這樣的星球多得不得了,每一個星球都有眾生。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十方三世,三世是過去現在未來,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現在遍法界虛空界,每一個眾生都愛,這叫至孝至慈,達到圓滿。所以可見得圣賢之道不外乎就是孝慈的圓滿。那么曾子這個話堪為萬世士師座右銘,座右銘是自己要放在案頭常常提醒。士師就是司法部門的人,那泛指公務員,泛指國家領導、各級領導。當我們抓住底下的人的毛病,譬如說一個老板抓住員工的毛病,員工犯錯誤了,那你要什么樣的心,是很歡喜嗎?我終于抓到你了,你看我怎么懲罰你!這種心態不仁,仁心是什么?看到他犯法,看到他犯錯誤,自己要自責,我沒把他教好,哀矜勿喜,我憐憫他,同時也要自己責備自己,自我批評。

  古代的帝王都是這樣,真正圣賢君王譬如說遇到大的災難,他會怎么做?沐浴齋戒,然后對天祈禱,請求上天憐憫,恕國家人民之罪,恕自己之罪,然后自己大赦天下,用仁恕之心感格上蒼,化解災難,這是仁君!自己如果有錯誤了,下罪己詔。罪己詔是自己認罪,不責怪底下的人,像底下什么貪污受賄的,不再責怪他,是我沒做好,我失了道,所以民心渙散。要責怪,我責怪我自己。就像商朝湯王所說的,「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你看湯王當時是九年大旱,這是天災,那我們學習圣賢經典的人知道,其實沒有天災,只有人禍。災害怎么來的?都是人造業所感召的。你說我們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是天災嗎?是人禍,人為的因素,那實質上就是人造作惡業感得這個災難,那怎么化解?要回頭,要改邪歸正,斷惡修善,要懺悔。

  所以湯王當時遇到這個旱情,有人建議說,我們應該找一個活人做犧牲,祭祀上蒼,請求上天恕罪。湯王說,不要找別人,要找就找我。于是他就命人把柴堆起來,自己坐到柴上,讓人點火,自己做犧牲。人民百姓沒有罪,有罪是在我一個人身上,我去承當!結果這一聲令下,點火,立刻天降大雨?!?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oxue/shangshu/' target='_blank'>尚書》上記載的歷史事實,至誠感通,這叫圣王。這個人能夠救世間,所以要幫助世界消災免難,沒有圣賢出世怎么行!

  誰來做圣賢?我們天天求,上天降個圣賢下來吧!有沒有圣賢?恐怕沒有。為什么你自己不做圣賢?你這個求圣賢叫心外求法,求不到的,自己做圣賢!怎么做?修仁行義,改過自新,過去的過失毛病改過來,天天反省對照,看看我的心行跟孔子、曾子這些圣賢,在《論語》當中說的,有什么差距?特別是體會圣賢人的那分存心,他為什么會這么做?他為什么會這么說?他的心是什么樣的?去體會,然后改自己的心,把不仁的心改成仁,把不義的心改成義,把不忠不恕的心改成忠恕,仁義忠恕做到了,你得到了圣賢心法,你做圣人,你就能夠救世。古人講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然我們是平民老百姓,我們也有責任,天下災難,我們也有責任。我們去先做一個好榜樣,身教,進而用言教幫助這個世間人回頭,幫助他們改邪歸正,就能夠離苦得樂,災難自然化除,自然就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世界和諧。所以萬世士師座右銘,我們也應該把曾子這個話當作座右銘,曾子這個就是講到一切要用仁恕之心對待萬物。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陽膚:曾子的學生。

  矜:憐憫。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痹慕忉尫g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