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作者:佚名 全集:大學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關鍵詞:大學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見到賢能的人才,如果我們不能夠去推舉他,推舉他而又不能夠先于自己,也就是說讓君上任用他先于任用我,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命也』。這個命字,漢儒鄭康成當作慢字講,程子當作怠字講,慢和怠,意思相彷佛,怠慢。我們不能夠推舉賢才,而且不能夠及時的推舉,這都屬于怠慢?!阂姴簧贫荒芡?,退而不能遠,過也』,見到不善之人、奸臣,如果我們不能夠馬上把他罷免掉,讓他退出去,而且退得不夠遠,流放得不夠遠,這都是過失。為什么?因為有不善的奸臣在一天,國家人民就會受一天的危害。所以,仁人必定是想到為國家為人民的利益,而能夠舉賢用能、鏟除奸佞。

  朱子批注說,「若此者,知所愛惡矣,而未能盡愛惡之道,蓋君子而未仁者也」。朱夫子講的很有意思,他說你能真正做到這樣,能夠舉賢任能,而且見到奸臣馬上把他罷黜掉,這是你知道愛惡,哪些應該愛,哪些應該憎惡。但是未能盡愛惡之道,就是還沒有完全懂得愛惡的道理,這種人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但是還沒有達到仁的境界。為什么朱子要這么說?仁者愛人,這個愛人,對奸佞的小人愛不愛?還是要愛,但是愛的方式跟愛賢才、愛君子不一樣。君子、賢才能夠為國家效力,我們愛的方式是舉賢用能,幫助國家。對小人的愛,是不讓他得逞,所謂「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如果讓他得逞,真使他有禍國殃民的機會,這也等于害了這個小人,不僅害了國家人民,也害了這個小人,讓他造作罪業,將來要受苦報。這里講的愛和惡,不是用感情,而是用理智,而是用慈悲,厭惡也是慈悲。我們就想到,什么樣的境界才能算是盡愛惡之道?譬如說,當父母發現兒女做了壞事、犯了過失,罵他打他,表現的樣子好像是厭惡他的樣子,可是你要知道,父母之心純粹是愛心,打他罵他還是愛。我們從這里去體會,對于不善之人我們要用什么心態,不可以由衷、發自內心去憎惡一個人,人人本來是好人,「人之初,性本善」。我們表現的方式,用教育的手段可以對每個人不同,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但是同是一顆愛心,這個就是仁人。

  蕅益大師批注說,「由其不能如惡惡臭、如好好色,以自謙,故不能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蕅益大師勸導我們,斷惡要像厭惡惡臭一樣,修善要像渴慕美物一樣,這是《大學》的經文。那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正的惡、什么才是善?有我法二執這就是惡,執著我、執著法,以為是實有,這就是惡,這是迷惑顛倒。什么是善?修二空妙觀,這是善。也就是放下對我的執著、放下對法的執著,觀一切人、一切法空相,便能放下執著,你就能夠達到自謙的境界。自謙是你放下分別執著以后,斷了煩惱,開智慧了,這個時候你真正做到自我滿足,謙是當滿足感這樣講法,你法喜充滿。因為我們不能夠斷我法二執、修二空妙觀,也就是不肯放下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所以就不能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不能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場上去想問題。那民之所好是什么?人民喜好賢才,喜好國家任用賢能、造福國民。人民又厭惡什么?厭惡不善,不善的小人。所以,為了一切的民眾,我們也要舉賢用能、罷黜不善的小人,這就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再進一步引申來講,民代表一切眾生,法界眾生。他們歡喜得到的是什么?覺悟、快樂,離苦得樂是他們喜好的,他們厭惡苦??嗟母词峭敕謩e執著,要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妄想分別執著的束縛,這是真正的仁人,也就是菩薩。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