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四月乃是麥秋 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 節名天貺 五月五日 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

作者:佚名 全集:幼學瓊林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四月乃是麥秋,端午卻為蒲節。六月六日,節名天貺;五月五日,序號天中。端陽競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災。五戊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之針。中秋月朗,明皇親游于月殿;九日風高,孟嘉帽落于龍山。

  四月乃是麥秋(20),端午卻為蒲節(21)。 六月六日,節名天貺(22);五月五日,序號天中(23)。 端陽競渡(24),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25),效桓景之避災。 五戊(26)雞豚宴社,處處飲治聾之酒(27);七夕牛女渡河,家家穿乞巧(28)之針。 中秋月朗,明皇親游于月殿(29);九日風高,孟嘉帽落于龍山(30)。

關鍵詞:幼學瓊林,歲時

解釋翻譯
[挑錯/完善]

  四月麥熟所以稱為麥秋;端午日飲菖蒲酒所以又稱為蒲節;六月初六日是天貺節;五月五日稱為天中節。 端午節龍舟競渡,以悼念溺水身死的屈原;重陽節登高山插茱萸飲茱萸酒,是效法桓景避災的故事。 春秋二社日,家家戶戶殺豬宰雞祭祀土地公神,大家爭飲可以醫治耳聾的酒。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渡河相會,婦女在庭院擺上香案,祭拜織女乞求得到織布繡花的巧技術。 中秋之夜月光分外清朗,唐明皇夢游月宮;重陽節登龍山,山風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上。

注釋出處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20)麥秋:小麥成熟的時候。 (21)蒲節:古人端午節時在門上掛菖蒲葉,可以避邪;或在端午節時將菖蒲泡在酒中,飲之可以避瘟疫,所以端午節又稱蒲節。 (22)天貺:澶淵之盟后,宋真宗想在泰山封禪,以洗刷城下之盟,彰顯自己的功業,于是詐稱有天書降下,改元大中祥符,并于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十月在泰山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封禪祭祀儀式。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六月六日,宋真宗下詔稱天書再降,定六月六日為天貺節。貺,賞賜之意。 (23)天中: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正是中夏,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24)端陽競渡:屈原在端午節投汨羅江而死,楚人為祭奠他,在這天將粽子投入江中,并進行劃龍舟競賽,表示當時搶救屈原的迫切之情。后來吃粽子和賽龍舟成為傳統風俗。 (25)重九登高:相傳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有難,只有全家人插著茱萸登山飲菊花酒,才能避禍,桓景聽從了他的話。晚上回家一看,家中的雞犬牛羊都死了。后來重九登高就成為一種風俗。 (26)五戊:立春、立秋后的第五個戊日。古人以此為春社、秋社之日。 (27)治聾之酒:傳說在社日飲酒可以治耳聾。 (28)乞巧:七夕的傳統活動,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七夕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女孩子們就在這天晚上向織女乞巧,傳統的乞巧方式有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等。 (29)明皇親游于月殿:明皇即唐玄宗。傳說道士羅公遠以杖為橋,引明皇到月宮一游,明皇覺得月宮的音樂很好聽,就憑記憶譜寫了一首《霓裳羽衣曲》。 (30)孟嘉帽落于龍山:晉代孟嘉任桓溫的參軍時,桓溫在龍山宴請幕僚,忽然孟嘉的帽子被風吹落于地,而孟嘉并未發覺。在他去廁所時,桓溫命把帽子放到他原來坐處,并讓人寫了幾句嘲笑他的詩文。孟嘉回來后看見,當即以文應對,文辭優美,四座皆服。見《晉書·桓溫傳》。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四月乃是麥秋 端午卻為蒲節 六月六日 節名天貺 五月五日 序號天中 端陽競渡原文解釋翻譯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