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作者:佚名 全集:孔子思想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文”字有多種含義。第一個含義,

即文獻及文獻上的知識。例如,“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篇第一》),指的就是文獻,即書本上的學問。

孔子很重視古代文獻。他是我國最早整理和傳授古代文獻的專家。當時的魯國是西周文化的中心,保存有宗周的典籍和文物制度??鬃愚k學所用的課本,就是他從當時現存的各種文獻材料中整理出來的。

“文”的第二種含義,是文采、有文采。古人以“文”和“質”對言。如,“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篇第六》)又如,“衛大夫)棘成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也,質猶文也?;⒈A,猶犬羊之鞟。’”(《論語·顏淵篇第十二》)可見在孔子及其弟子眼中,“文”與“質”是統一的,作為君子,既不應“野”(粗野),也不應“史”(虛浮),而應“文質彬彬”,即文質兼備。否則,去掉文,就像去掉毛只剩下皮,虎豹與犬羊就難于分辨了。“文”與“質”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說禮樂修善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君子。而美的標準是“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論語·雍也篇第六》)??鬃诱J為周禮是豐富多彩的,他說:“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篇第三》)孔子維護周代禮制,并企圖采用歷代制度加以補充?!墩撜Z·衛靈公篇第十五》記載:“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他認為古代制度的根本是不能變動的,只能略施改進。“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可見孔子認為古今禮制是一致的,百世之后和百世之前,不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樣,就產生出儒家的“古今一度”論(見《荀子·非相篇》)。

“文”的第三種含義,是指文辭。如,“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所謂“史之闕文”,是指史書存疑的地方。

“文”的第四種含義是指文飾、涂飾,用為動詞。如,“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智),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論語·憲問篇第十四》)孔子認為,有了魯大夫臧孫紇的聰明和預見性、孟公綽的清心寡欲、魯勇士卞莊子的勇敢、弟子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成就其文采,就可以成為全人了。又如,“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篇第十九》)

“文”的第五種含義是謚號。如:“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篇第五》)“孔文子”是魯大夫孔圉的謚號。

“文”的第六種含義,是指周文王。如,“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論語·子張篇第十九》)“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

關鍵詞:文

《文》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