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作者:佚名 全集:孔子思想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語出《論語·述而篇第七》:“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為: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學習的人,人家有優點我可以學習過來,人家有缺點我可以引以為戒,并加以改正。孔子認為,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安身立命,成就事業,就必須努力、全面地學習。學習首先應從《詩》《書》開始,“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其次,還要學習國家的法規法典,“不學禮,無以立”(同上)。這些知識都是通過書本文獻學來的,這些知識是個人在社會上待人接物、行為舉止的基礎,是人成為社會一份子的必要條件??鬃釉缒昙撮_始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他自述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學而篇第一》)對于《詩》《書》《禮》《樂》等文獻典籍他都悉心鉆研過,并對它們作了大量的考訂整理工作。然而,孔子認為,學習的范圍是非常寬泛的,它不僅是學習文獻典籍、書本理論,還包括不斷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不斷完善個人的社會活動能力。“講學”“修德”“改不善”是他時常提醒自己學習的內容。(見《論語·述而篇第七》)他在學習時保持謙虛慎謹、不恥下問的態度,他曾盛贊臧文仲,說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篇第五》),實際上,他自己正是如此。

在一生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孔子特別注重加強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為此,他以極其實在的態度向一切值得自己學習的人和事學習??鬃诱f:“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論語·述而篇第七》)有一種人,不懂裝懂,孔子認為自己不是這樣的人。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多聽多看,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即是這種學習態度的生動說明。這種全面學習、隨時學習的態度貫徹著他的一生,他常常“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論語·里仁篇第四》)。對孔子而言,無所謂固定的學校,也無所謂專門的老師,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眾人就是自己的老師。衛公孫朝曾問孔子的學生子貢,孔夫子的學問是從哪里學來的,子貢回答說:“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篇第十九》)孔夫子到處學習,哪里值得學習就從哪里學習,又何必有專門的老師呢!這就是“學無常師”。事實確如子貢所云,孔子曾問官于郯子,問禮于老聃,學樂于萇弘,學琴于師襄。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善于從別人那里學習知識,又善于把知識傳授給別人,正是憑著這種好學敏求、能者為師的精神,也正是憑著這種隨時學習、隨處學習、全面學習的態度,孔子終于成為中國古代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成為古往今來自學成材的典范。

關鍵詞:孔子思想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