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佚名 全集:孔子思想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語出《論語·顏淵篇第十二》:“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說,“仁”的行為準則是:凡自己不愿意別人如此對我,我也不應如此對待別人。孔子說,自己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忠恕”之道,而其中所謂的“恕”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子貢把這八個字它解釋為:“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對這個詮釋,孔子是贊同的。

由上述可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的范疇的核心原則,它表達的是一項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這一準則要求人們在居家生活、人際交往乃至一切社會活動中,都應本著尊重他人、體諒他人、理解他人的心態去展開活動。譬如說:“所惡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大學·傳之十章》)即是在社會互動中理解、體察對方,推己及人,也就像朱熹所解釋的,“如不欲上之無禮于我,則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無禮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則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無不皆然。則身之所處、上下四旁,長短廣狹,彼此如一,而無不方矣”(同上)。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蘊??鬃诱J為,這種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行為準則就是“恕”。在一切社會互動領域貫徹了這一準則,就能“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就會在自己的行為中充分體現出“仁”的品德。因此,在他看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應該成為人們社會行為的一種價值取向,理所當然,它也應作為“仁”的核心。

關鍵詞:孔子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