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下·考功薛西原先生蕙

作者:黃宗羲 全集:明儒學案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薛蕙字君采,號西原,亳州人。正德甲戌進士。授刑部主事。武廟南巡,抗疏諫。已,調吏部。大禮之議起,先生撰《為人后解》、《為人后辨》,奏入,下獄。尋復官,歷考功司郎中而罷。嘉請辛丑正月卒,年五十三。

先生初好養生家言,自是絕去文字,收斂耳目,澄慮默照,如是者若干年,而卒未之有得也。久之,乃悟曰:“此生死障耳,不足學?!比灰蚴亲x《老子》及佛書,得其虛靜慧寂之說,不逆於心,已而證之《六經》及濂、洛諸說,至於《中庸》“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曰:“是矣!是矣!”故其學以復性為要。未發之中,即性善也,情則始有善不善。圣人盡性,則寂多於感,眾人私感不息,幾於無寂。此言似是而非。夫性不可以動靜言,濂溪之主靜,無欲故靜。又曰:“一者,無欲。其非動靜之靜可知矣?!?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oxue/mengzi/' target='_blank'>孟子言性,多以情言,蓋舍情無以見性,與諸子專向人生而靜以上說性者不同。若止靠靜中覺性,以為情發之張本,則一當事變紛紜,此體微薄,便霍然而散矣。一真一切,真無晝夜,無古今,無寂感,方可言性也。

約言

太虛之中,一理旁薄,寧有二乎?幽明人鬼,未始不一,上帝固曰天,吾心亦天也;鬼神固曰神,吾心亦神也。及世愈衰,小人自智其愚,妄意神道為茫昧,故肆其惡而無忌憚,謂天為弗知,而吾心已知矣;謂神為可欺,而吾心已不可欺矣?!稌吩唬骸疤炻斆?,自我民聰明?!泵裰斆?,即天之聰明也。非是故也,億兆至眾,天將竭聰明以伺之,不亦勞乎?

寂然不動,本一理耳,感而遂通,乃散為萬事。雖散為萬事,正是一理,因物感之不同,故應之亦不同,千變萬化,皆是物也。

卜筮之感應,理也,理即神也,非二物也。感則以類而應之,未感則隱而不可見,天人之道一也。

觀人心之同,可以知天矣;觀人心之感應,可以知神矣。

吾心之理,與宇宙之理,非有二也。知此者,宇宙非大,吾心非小,由人自小,故圣人示此引諸廣大之域。其實此理非大非小,若厭小欣大,則又失之矣。

人心之神,與天之神,非有二也。天之神盈乎天地,吾心之神盈乎天地,非滯於塊然之軀而已。故人能格於天地者,以此理本同一體,充塞而無不在也。若心專滯在形體,何由格於天地乎?亦非心往至於天地,心未嘗動也,蓋天地之間,心無不在。

論見聞之知,則今有而昔無,論知覺之本體,則今非益而昔非損也。見聞之知,非德性之知者以此。夫能知者心也,其所知者物交而知爾。心無所不知,物交之知,必有窮也。學者徇物以為知,方自多其博也,執知以為心,方自是其智也,何異窺蔀屋之容光,而不覩日月之大明者乎?

寂感者,心之理也。惟圣人能盡其理,寂多於感,亦其理然也。眾人亂於嗜欲,故私感不息,幾於無寂?!兑住吩唬骸般裤客鶃?,朋從爾思?!敝^之爾思,出於私己,非感應之正理也。

知止而后有定,用心不一者,未知止也。

未發之中,即性善也。發而有不善,惑於物而遷其性耳。知其性而不累於物,則其情無有不善者,然情之不善者,其性善亦豈遂亡哉?物往而情息,其本無不善者,復自若也。世儒因人之不善,而謂性有不善,是不知未發之性,乃以情而言性也。欲其不謬,可得乎?

君子所寓在是,所樂在是,何寓而無樂?是以不愿乎其外也,有愿乎外,由所寓之內無樂耳。辟之居齊不樂,思楚之樂,其何與之有?由如是也,終身居可樂之位,而其心戚戚焉。此夫子所以與點也。

君子以誠身為貴,實有於身謂之誠身。夫天下之物,可以實有於身者,惟善為然,由其為固有之實理,故可以實有焉耳。彼取諸外者,夫豈可得而有之耶?學非主於誠身,雖博學多能,卒非己有,所謂不誠無物也。

涵養本源,窮理在其中矣,存久自明,心學之要也。

學貴知約,約必無所不通,有不通者非約也。

寂然之時,物物本不相礙,及其感也,雖物各付物,而己不與焉。誠如是也,從容萬物之間,夫何為哉?今無事則不免將迎之病,臨事則以己而必物,膠膠擾擾,患其多事。而不思所以致是者,皆私意之自累,非事累之也。

靜中有物,指主宰而言,居敬則心中無物,指私欲而言。

朱子曰:“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有指用而言者。伊川此語,與橫渠心統性情相似?!庇拗^程子之說,蓋謂凡言心者,有主性而言,此則主體而言也;有主情而言,此則指用而言也。主性而言,此心字即是性;主情而言,此心字即是情。非謂性情之外,復有所謂心者,而統乎性情也。故謂性統動靜則可,謂心統性情則不可。性即太極也,太極之上,不當復有物。五峰心妙性情之德,與橫渠之失同。朱子極此稱二言,殆未然也。

言理者,率以大言之而遺其小,如是,則理有所偏,非大矣。包大小而不遺,此其所以為大也。

方士之言養生者,往往穿鑿於性命之外,不知養生之道,不越乎養性。世儒率言知性知天,而斥小養生,不知養其性者,即同乎天道而不亡。(《老子集解序》)

昔程子謂司馬子微坐忘論為坐馳,其言曰:“未有不能體道而能無思者,故坐忘是為坐馳,有忘之心,乃思也?!痹唬骸俺套又f,誠善矣。第其議子微者,殆不然也。夫無思者無忘也,惟圣人者能明之,非夫學者之事也。凡學者必始於操心,終於無忘,漸習則可致,欲速則不達。雖大賢之資,未有越操心而至無忘也。天下之理本同末異,所以異者,由人之用心不一也。二家之學,皆以無私心為極,茍無私心,異安從出?人生而靜,是謂一體,先圣后圣,同復其初而已矣。奚道宗儒學之辨乎?今儒學即事以治心,其蔽也,流宕而忘本;道宗屏事以安心,其蔽也,固滯而不該於用。非二宗之學本然也?!保ā蹲撔颉罚?/p>

關鍵詞:明儒學案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下·考功薛西原先生蕙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