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北溪字義·卷下·太極

作者:陳淳 全集:北溪字義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太極只是渾淪極至之理,非可以氣形言。古經書說太極,惟見于易,系辭傳曰:易有太極。易只是陰陽變化,其所為陰陽變化之理,則太極也。又曰:三極之道,三極云者,只是三才極至之理。其謂之三極者,以見三才之中各具一極,而太極之妙無不流行于三才之中也。外此百家諸子都說差了,都說屬氣形去。如漢志謂“太極涵三為一”,乃是指做天地人三個氣形已具而渾淪未判底物。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正是指太極。莊子謂“道在太極之先”,所謂太極,亦是指三才未判渾淪底物,而道又別是一個懸空底物,在太極之先,則道與太極分為二矣。不知道即是太極,道是以理之通行者而言,太極是以理之極至者而言。惟理之極至,所以古今人物通行;惟古今人物通行,所以為理之極。至更無二理也。

太極字義不明,直至濂溪作太極圖,方始說得明白。所謂“無極而太極”,而字只輕接過,不可就此句中間截作兩截看。無極是無窮極,只是說理之無形狀方體,正猶言無聲無臭之類。太之為言甚也,太極是極至之甚,無可得而形容,故以太名之。此只是說理雖無形狀方體,而萬化無不以之為根柢樞紐,以其渾淪極至之甚,故謂之太極。文公解此句,所謂“上天之載”是以理言,所謂“無聲無臭”是解無極二字,所謂“萬化之樞紐、品匯之根柢”是解太極二字,又結以“非太極之外復有無極也”,多少是分明。

太極只是以理言也。理緣何又謂之極?極,至也。以其在中,有樞紐之義。如皇極、北極等,皆有在中之義。不可訓極為中。蓋極之為物,常在物之中,四面到此都極至,都去不得。如屋脊梁謂之屋極者,亦只是屋之眾材,四面湊合到此處皆極其中;就此處分出去,布為眾材,四面又皆停勻,無偏剩偏欠之處。如塔之尖處偏是極。如北極,四面星宿皆運轉,惟此處不動,所以為天之樞。若太極云者,又是就理論。天所以萬古常運,地所以萬古常存,人物所以萬古生生不息,不是各各自恁地,都是此理在中為之主宰,便自然如此。就其為天地主宰處論,恁地渾淪極至,故以太極名之。蓋總天地萬物之理到此湊合,皆極其至,更無去處,及散而為天地,為人物,又皆一一停勻,無少虧欠,所以謂之太極。

太極只是總天地萬物之理而言,不可離了天地萬物之外而別為之論。才說離天地萬物而有個理,便成兩截去了。

畢竟未有天地萬物之先,必是先有此理。然此理不是懸空在那里,才有天地萬物之理,便有天地萬物之氣;才有天地萬物之氣,則此理便全在天地萬物之中。周子所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是有這動之理,便能動而生陽,才動而生陽,則是理便已具于陽動之中;有這靜之理,便能靜而生陰,才靜而生陰,則是理便已具于陰靜之中。然則才有理,便有氣,才有氣,理便全在這氣里面。那相接處全無些子縫罅,如何分得孰為先、孰為后?所謂動靜無端,陰陽無始。若分別得先后,便成偏在一邊,非渾淪極至之物。

老氏說道在天地之先,也略有此意。但不合都離了天地人物外,別說個懸空底道理,把此后都做粗看了。

總而言之,只是渾淪一個理,亦只是一個太極;分而言之,則天地萬物各具此理,亦只有一太極,又都渾淪無欠缺處。自其分而言,便成許多道理。若就萬物上總論,則萬物統體渾淪,又只是一個太極。人得此理具于吾心,則心為太極。所以邵子曰:道為太極。又曰:心為太極。謂道為太極者,言道即太極,無二理也。謂心為太極者,只是萬理總會于吾心,此心渾淪是一個理耳。只這道理流行,出而應接事物,千條萬緒,各得其理之當然,則是又各一太極。就萬事總言,其實依舊只是一理,是渾淪一太極也。譬如一大塊水銀恁地圓,散而為萬萬小塊,個個皆圓。合萬萬小塊復為一大塊,依舊又恁地圓。陳幾叟月落萬川處處皆圓之譬,亦正如此。此太極所以立乎天地萬物之表,而行乎天地萬物之中,在萬古無極之前,而貫于萬古無極之后。自萬古而上,極萬古而下,大抵又只是渾淪一個理,總為一太極耳。此理流行,處處皆圓,無一處欠缺。才有一處欠缺,便偏了,不得謂之太極。太極本體本自圓也。

太極之所以至極者,言此理之至中、至明、至精、至粹、至神、至妙,至矣,盡矣,不可以復加矣。故強名之曰極耳。

無極之說,始于誰乎?柳子天對曰:無極之極??倒澫忍靾D說亦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極之后,陽分陰也。是周子以前已有無極之說矣。但其主意各不同,柳子、康節是以氣言,周子則專以理言之耳。

關鍵詞:北溪字義

《北溪字義·卷下·太極》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北溪字義·卷下·太極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