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第四講、 作戰篇:戰爭里的激勵與成本

作者:猴哥 全集:孫子兵法 來源:網絡 [挑錯/完善]

重點解析金句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第四講、 作戰篇:戰爭里的激勵與成本

這一講,我們進入到《孫子兵法》的第二篇《作戰篇》,《作戰篇》主要講了兩點:

一點是戰爭成本高,費錢費時間,應該速戰速決;

二是將領在理解戰爭的高成本后,應該搶敵人的物資來補充自己。孫子還告誡將領,身上的責任很重。

我就這一講的時間來講《作戰篇》的精華。這篇名叫作戰,實際上全篇沒有講怎么作戰,講的是戰爭的成本。

第一篇《始計篇》就講打不贏就不要打,第二篇《作戰篇》就講即便打得贏,你還不一定打得起,打不起也不要打, 因為打仗就是打錢糧。

再有錢都不夠打仗花

一開篇就說:“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

說的是,我現在要動員作戰,出動一千輛戰車,一千輛運輸的輜重車,統兵十萬,要從后方運糧食到邊境到戰場,大概要運一千里的距離。

孫子接著說,“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我要動十萬軍隊,有內外日常的開支,有使者往來的費用,有修繕武器用的膠水油漆,戰車所需要的潤滑膏油,修理盔甲所需要的金屬和皮革,每日要耗費千金。做好這些準備之后,十萬大軍才能出動。

孫子又接著給你算賬了,“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十去其六 。”打一場仗,百姓的資財要耗去7/10,國家的資財要耗去6/10。

所以說,打仗太花錢了,無論你有多少錢都不夠花。記住這句話,你覺得國家很富,但是無論你有多少錢,都不夠開疆拓土的。

漢武帝窮兵黷武

歷史上的案例就是漢武大帝,他開疆拓土,文治武功厲害。但我們來重新了解一下真實的歷史情況:漢武帝上位伊始,繼承了文景之治,國庫充盈。

但漢武帝開疆拓土,窮兵黷武了,把這幾代人儲蓄的財富全部都打光了。國庫打光了,他就號召富豪捐獻,征收財產稅。

即使這樣錢還是不夠打仗的,怎么辦?再收人頭稅,漢武帝把人頭稅的起征年紀降到3歲,老百姓怎么辦?生下兒子,3歲之前自己殺掉。

漢武帝為了成就他巨大的功業,不惜把國家人民搞到這樣悲慘的境地。

史記載漢武帝晚年下了一個《輪臺罪己詔》。這個詔書是這么寫的: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糜費天下者,悉罷之”,我即位以來,我的所作所為狂妄悖亂,讓全天下發愁受苦,從今天開始,凡是我的政策有傷害百姓的全部廢黜。

他那么驕傲的人,最后會用這么嚴厲的言辭來批判自己,可見他晚年已經面臨了巨大的政治危機,實際上國家差不多就被他搞垮了。戰爭就是糜費天下。

古代戰爭運輸成本高昂

《作戰篇》里有一句話:“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

說的是,有智慧的將領,一定是因糧于敵,在敵人那里去獲得糧草、輜重,去搶敵人的糧食吃。吃敵人一鐘糧食,就等于吃自己二十鐘糧食。為什么?那多出的十九鐘是什么呢?這十九鐘就是運糧的成本。

你可能會以為,打仗有那么多戰士在前線要吃飯,肯定吃得很多。

錯了,戰士在戰場上吃掉的糧食,只是戰爭所耗費糧食的很小的一部分,這里寫的是1/20,5%。那95%上哪去了呢?是把糧食運輸到前線的一般成本,是平原地帶千里的運輸成本。

那么每運送一車糧食的成本是十九車,這十九車糧食到哪去了呢?有運糧部隊呀。那時候沒火車,是靠牛車,再由運糧部隊保護。如果沒有運糧部隊,敵人就會因糧于敵了。

運糧部隊也要吃糧,牛馬一路也要吃。而且牛馬還比人走得慢,所以糧食送上去要好幾個月,帶了20車糧食出發,到了前線的時候剩一半了,10車。

你說,不對啊,那不送了10車上去嗎?不對,這些人還得回來。

他如果帶20車糧出發,到那剩10車,他只能給戰士們留下1車,他還得留9車,他們回來路上吃,否則他們回不來,就沒法再往上運糧。這就是戰爭的可怕,也就是為什么一定要避免戰爭。

所以讀到這些地方,你會覺得孫子非常的偉大,因為他是一個將軍。將軍的利益就來自于打仗。打仗我才能建功立業。但是孫子就是反反復復地強調,不要打,不要打,不要打,這是他的偉大之處。

戰爭成本的顛覆式創新

德魯克說,所有的顛覆式的創新都是30%以上的成本的降低。如果我能把成本大幅度地降下來,我這個仗不就打贏了嗎?

還真有人通過創新降低了戰爭的成本,我們接下來就講兩個例子,一個是成吉思汗,一個是拿破侖。

成吉思汗為什么能夠一直打到歐洲?如果要漢武帝去打歐洲的話,他運糧的成本不得1200:1。成吉思汗怎么打過去的呢?就是因為他極大地降低了軍糧的成本。

首先,他是游牧民族,沿著歐亞大陸的草原帶在往西打,所以他的馬不愁草料。

第二,蒙古民族不是吃糧食,他是吃牛羊肉。他的羊是一路趕著走,所以他一邊走,一邊還能生產糧食。

拿破侖的人民戰爭

拿破侖就更厲害了,他的秘訣不僅是降低了軍糧的成本,他還降低了一個巨大的成本,人命的成本。拿破侖在軍事史上的意義是他開啟了人民戰爭的新時代。

他把全國人民都變成了戰爭的義工。國王那邊是雇傭軍,是貴族軍隊,他這邊全國人民都是義工。這就形成了對反法聯盟壓倒性的成本優勢,他沒成本。

所以歐洲的各國完全不能適應法國這樣新型軍事力量,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它是顛覆式的創新。

克勞塞維茨說,歐洲各國投入戰爭的資源是有限的軍隊和國家的有限的稅收,而法國投入的是全民族的全部的重量和一切的力量,而所有這些投入都是不計成本的,它的成本為零。

征兵制徹底改變了軍人生命的成本,拿破侖那時候很得意,他夸口說,他可以吃得消一個月損失3萬人,而且馬上可以征兵補充上來,而國王的雇傭軍是做不到的。

在最后一次俄國沙皇亞歷山大組織反法聯盟的時候,正常的戰爭在冬天大家都要進入冬季宿營,然后明年開春再戰,但是他要冬天繼續作戰,因為他不能再給拿破侖征兵的時間。

英國的軍事戰略家富勒就說了:“一個實行征兵制的國家,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也是一個靠強烈的宣傳來維持精神的國家。”

宣傳什么?所以對人民進行仇恨宣傳,是激勵戰斗力最重要的法寶。在《孫子兵法》里面也有講到仇恨宣傳的問題。在以前的戰斗里是沒有宣傳這回事的,到了革命戰爭之后,宣傳成了戰爭巨大的精神力量,這些都改變了戰爭的成本。

本講小結

這一篇,孫子所強調的就是戰爭的成本,在戰場上我們不光是要殺傷敵人,而且要取得敵人的輜重和資源。

孫子重要的是要給出三個指導原則:

第一個原則,打得贏,但是打不起,成本太高,你也不要打。

第二個原則,要非常注意去取得戰利品。

第三個原則,“兵貴勝而不貴久”,一定要速戰速決,一戰而定。

這些思想用在我們工作當中,我們也可以有這樣兩點啟示:

第一個啟示,當你想要去實現目標的時候,你要考慮到它的成本上可不可行。

第二個啟示,要隨時去研究經營的成本結構,考慮能不能用顛覆式創新降低成本。

《作戰篇》我們就講到這兒,聽完了講解,你可以再學習一下《孫子兵法·作戰篇》的原文。

下一講,我們開始講《孫子兵法》第三篇《謀攻》。

《作戰篇》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

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弓,戟盾矛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劃重點

1.打仗燒錢,再有錢都不夠打仗花。 2.控制戰爭成本的三大原則: 第一,打得贏,但是打不起,成本太高,就不要打。 第二,時刻注意去取得戰利品。 第三,速戰速決,一戰而定。

關鍵詞:孫子兵法

《第四講、 作戰篇:戰爭里的激勵與成本》相關閱讀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第四講、 作戰篇:戰爭里的激勵與成本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