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六講 親民和止于至善——進入自己的舒適區

作者:猴哥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我接著講三個綱領,上一講講了第一綱領明明德,這一講我講后兩個綱領:親民和止于至善。

  朱熹說,親民(上一講說過,親民也叫新民)就是革新其舊,我自己明明德了,就推己及人,讓別人也能擦亮他德性上沾染的污垢,讓他也能明明德。

  所以,明明德,是擦亮自己;新民,就是擦亮別人。對于天子來說,是擦亮臣民百姓;對于做老板、做CEO、做部門主管的來說,就是擦亮自己的團隊??傊?,提高自己的修養,然后帶動大家一起提升,就是從明明德到新民。

  商朝的創立者商湯在自己的洗澡盆上刻了一句話:“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說每天都要自新,每天都要比昨天進步一點,明天又比今天進步一點?,F在我們喜歡說一句話叫“做更好的自己”,這就是自新。商湯讓自己日日新,也讓天下日日新,所以他成為上古時代四大仁君圣主“堯舜禹湯”之一。

  那么,怎樣才能夠做到新民呢?要引導和教育別人對不對?跟教育相近的一個詞叫教化?;?,就是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儒家叫做率先垂范。領導者自己先做一個示范,別人自然就跟著做了。

  一位臺灣做酒店的企業家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他回酒店,門童跑過來給他開車門。他一看,前面停著顧客的車,沒人給顧客拉車門,卻跑來給老板拉車門。他應該怎么辦呢?你可能會想,他應該告訴門童“你要給顧客拉車門”,對不對?但他沒有說話,而是自己站在酒店門口,有顧客的車來,他就上前拉車門。

  門童當然馬上領會了,同時也感到很羞愧。過了一小時,酒店總經理從樓上跑下來了:“老板,是我沒管理好。”他說:“沒事,我是開酒店的,給顧客拉車門本來也是我的本分。”這老板就自己站在那里做門童給顧客拉車門,拉了多久呢?兩個星期。從此,酒店的服務質量一下子上去了。這就是做到明明德之后又做到了新民。

  我聽到這個故事,倒想起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理論: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刺激反射行為,即收到刺激信號,做出行為反射。刺激信號的能量越強,則行為反射越大。

  這個酒店老板如果只是跟門童說一句“你應該給客人拉車門,而不是給老板拉車門”,這刺激信號的能量就太弱了,門童可能就會當成耳邊風。他親自示范拉車門一小時,這個刺激信號就強了,全酒店上下都知道老板在門口給顧客拉車門呢,但是可能過一陣就又倒退了。他持續拉了兩個星期的車門,這刺激信號的能量太強了。這兩個星期里,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在找自己身上的過錯,檢討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好的地方?這就做到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刷新一次,持續刷了兩個星期,這酒店、這團隊是不是就擦亮了?

  這是新民,新民的關鍵在于率先垂范,用行動感染、教化他人。

  接下來講第三條綱領——止于至善。

  至善,就是指最佳狀態。明明徳、親民到什么程度為止呢?就是止于至善,就是到保持在最佳狀態為止。什么是最佳狀態呢?明代張居正說,“至善”的狀態就好像回家了一樣,回到自己家了,就不再往前走了。

  家是什么地方?是最舒適的地方啊。所以,止于至善,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哪兒也不去。這話和我們平時聽到的相反對不對?老師總是要我們走出舒適區,怎么說待在舒適區哪兒也不去呢?

  其實,我們說的舒適區更多指的是精神的舒適區。比如你窩在沙發上打游戲,身體很舒適,但心里卻很難過:“我又荒廢了一天。”那這就不算你的舒適區。

  而且舒適區是因人而異的。比如,那些熱愛跑馬拉松的人,他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非跑十公里不可。你覺得他的毅力很驚人,能強迫自己走出舒適區,但對他們來說,一天不跑那才叫渾身難受,每天十公里才是他的舒適區,他這是止于至善。

  我自己也有這體會。最近八年,我每天早上5點起床,靜坐50分鐘,然后慢跑五公里,然后讀書7半點,每年因為特殊情況中斷的也不超過5天。很多朋友佩服我所謂驚人的毅力,其實我如果如果不這樣,就跟沒刷牙一樣難受。那就是我的舒適區,止于至善。

  所以,我們修養自己,不是要走出舒適區,而是要轉換舒適區,建立新的舒適區,直到能待在“正確的舒適區”。止于至善,就是找到了正確的舒適區,也就是最佳狀態,做到了極致,做到了最好。

  有六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叫“存天理,滅人欲”,也可以用來解釋止于至善。有人一聽到“存天理,滅人欲”,以為是讓他克制自己的天性,飲食男女都得克制,馬上感到很反感。其實這是沒有理解其中真正的思想。朱熹解釋說,吃飯就是天理,美食就是人欲。我覺得可以把標準再放寬一點,美食是天理,管不住嘴吃多了,吃出了肥胖和“三高”,那就是人欲。

  你看,別說什么大是大非了,就是每天的三頓飯,你都可以追求、修煉“存天理,滅人欲”,可以追求“止于至善”。

  前面講的是生活上的止于至善,接下來,我重點講講事業上的止于至善。不管你是老板還是員工,我都想請你記住六個字:“止、定、靜、安、慮、得。”

  《大學》里是這樣說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知止:停止的止,知止,就是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停止。我們前面說了,止于至善,知道在什么地方停止的前提,就是知道什么是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什么叫定?就是志有定向,定好了志向就不改了。明確了目標,就明確了方向,這就是立志。知道在什么地方停止,目標就有了,就沒有疑惑了。

  定而后能靜:有了定向,就能靜下來了。什么靜?心靜。不往兩邊張望,也不去看別人,也不羨慕別人。

  靜而后能安:靜了之后就能安。怎么安?隨遇而安。知道自己在追求目標的什么位置上,就能安心去做什么事。

  安而后能慮:心又靜又安,安心做一件事,就能不忙不亂、思慮周祥、處事得當。

  慮而后能得:立定自己的志向,朝著自己的目標去走,專注堅持,對其他任何誘惑不為所動,時間到了,目標自然就達到了,這就是得到了。

  這就是“止、定、靜、安、慮、得”,這六個字,是可以改變你人生的六個字。

  王陽明說,學習第一是立志,學習的關鍵在于你的志向。你如果有志向,有要達成的事,那么,從你現在所在的地方一條路線,通向你的志向,然后沿著這個路線去走,就是傳說中的專注、堅持。

  我們常說誰誰誰成功了,這是因為他一直專注、堅持。當初有做房地產賺大錢的機會,他因為志有定向,不往兩邊張望,安安靜靜,沒有分心去做。于是他做到了深謀遠慮,寧靜致遠,有了今天的成就。

  止、定、靜、安、慮、得,反過來是什么呢?不止,不能止于至善,不知道好的目標是什么;不定,沒有定見和志向;不靜,東張西望,老覺得別人的行業好,別人做的事簡單;不安,到哪兒都安定不下來,總是不斷地換工作,換賽道;不慮,不能深思熟慮,總是焦慮亂動作,多動癥;不得,得不到最后的成功。

  你看,這是不是很普遍的毛病?在做企業的時候,經??吹狡髽I家來討論的問題,其實都不是經營的問題,都是自己內心能不能做到“止、定、靜、安、慮、得”的問題。

  我們看到一些大公司,比如它本來是做房地產,然后又搞礦泉水,搞糧油,搞車,他是立志要提高中國人民的飲水質量嗎?還是要獻身祖國的糧油事業呢?都不是,就是一種常見的戰略焦慮,覺得房地產可能不行了,要轉型。不能志有定向,就東張西望,今天看礦泉水不錯,明天又看好糧油,最后兩個都沒搞成,又去搞車。這樣搞,就是不能止、定、靜、安、慮、得,最終什么都得不到。

  對于我們普通的職場人呢,如果不能“止、定、靜、安、慮、得”,就會“輕于去就”。輕是輕率,去,是離去;就,是就職。不知道選什么工作,也不知道要不要離開現在的工作,或者一言不合就走人??傊?,很迷茫,也很輕率。你可以觀察下身邊這樣的人,是不是往往沒什么大的發展?

  所以,人生的選擇并不都是趨利避害,而是要有穩定的價值觀和志向,按你的價值觀和志向去選擇,專注堅持,就是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止、定、靜、安、慮、得”。

  記住,時刻提醒自己,志有定向,持志如心痛。

  我想,這30講聽完后,如果你由此找到并確定了自己的志向,志有定向,止于至善,止、定、靜、安、慮、得,那也算是大有收獲了。

  三個綱領講完了,下一講,咱們開講八個條目。下一講再見,謝謝!

關鍵詞:儒家思想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六講 親民和止于至善——進入自己的舒適區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