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二十一講 儒家最難搞懂的六個概念——性、命、道、理、氣、心

作者:猴哥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

  第二十一講、儒家最難搞懂的六個概念

  ——性、命、道、理、氣、心

  咱們的課程已經過半了,這一講我來講幾個抽象的概念,分別是性、命、道、理、氣、心。這幾個詞能讓所有修儒學的學生頭疼,想象一下,如果要翻譯成英文,是不是會難倒那些翻譯的人?所以連錢穆都說,讀儒家典籍,最怕在性、命、理、氣這些字眼上糾纏。這一講,我就嘗試給你把這幾個字掰扯清楚,會稍微有點難度,建議你多讀幾遍。

  性、命、道、理、氣、心這幾個字是儒家思想里比較深奧的概念,但孔子并沒有給出過明確的解釋,當然孟子也沒有,因為儒家不太習慣給一個詞下定義。

  在《論語》里,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以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意思就是說,老師的道德文章,大家都能聽到;老師講性和天道,大家就難得聽到了??鬃硬恢v太深奧的東西,《論語》是小孩子就會讀的、淺顯的日用常行的道理,基本的價值觀。

  性、命、道、理、氣、心這幾個字代表了儒家獨特的心性之學和天命哲學。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并沒有定義什么是“性”,這就要結合《中庸》開篇的第一句來理解了:“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命,是命令。天命,是上天給的命令。天命就是性,就是天性。對于沒有生命的無機物來說,就是它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對于生命體來說,就是基因。比如水到100度會沸騰,0度會結冰,這就是天命給水的性。朱熹說,性就是理,就可以在這里理解,水的物理性質是水的性,也是水的理。程朱理學的“理”,可以理解為尊重天性。

  人的性都包括哪些呢?

  首先,天命給你性別,也就是男性或女性。然后給你性能,也就是你基本的生理和心理機能。這些構成了你作為人的人性。

  稍微延伸下,康德的唯心主義哲學,講先驗主義,先驗就是先于經驗的,系統自帶的,說的也是人性。唯物主義講物質決定意識,人通過研究物質的天性才獲得意識。唯心主義就說:“你把物質轉變成意識經驗的那個能力從哪兒來的呢?不是經驗來的吧?這就是上帝給的。”所以,人的本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就是天命、天性。

  那什么是“道”和“理”?

  率性之謂道(率,是遵循),你遵循這天命、天性、天理,就是大道。張居正說,人和萬事萬物,各自遵循其性之自然,其日用常行,各有當行的道路,仁義禮智,仁為父子之親,義為君臣之分,禮為恭敬辭讓之節,智為是非邪正之辯,其應事接物待人,無不依循那性中本有的,所以說率性之謂道。

  這里要特別注意了,“率性”不是我們平時說的任性。朱熹不是說性就是理嗎?率性而為,就是一切都要依天理而為,合乎人之理,夫妻之理,父子之理,兄弟之理,君臣之理,朋友之理,社會之理,自然之理,天地之理,這就是道了。

  修道之謂教,修煉“率性”和“天道”就是教育,就是教化。不是天性嗎?天性為什么還要教呢?張居正解釋說,性、道雖然相同,但是,人的“氣”稟有差異。

  注意,這就講到了“氣”。

  什么是氣?氣是儒家用來解釋人和人之間為什么有差別的。有人高有人矮,有人美有人丑,有人智商高,有人智商低;再加上“性相近,習相遠”,后天的“習”染得不一樣,在壞環境的人就容易學壞,所以不能盡率其性。于是,圣人就按照應當推行的大道,給大家定規矩,作為天下的法則,用禮儀來節制,用音樂來和諧,用政令來統一,用刑法來禁止,讓每個人都能遵循大道而行,以恢復他的天性。

  這下你就能明白了,在儒家看來,那些公序良俗、法律法規,也許不是約束人的東西,而是讓人恢復他本來就有的東西罷了,不增不減,這就是教化。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命、性、理、氣、道幾個概念都講了。

  再回到開頭孟子的那句話:“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我們來看什么是“心”。

  盡心,盡,是完全、充滿。就像中醫說的,身體是最好的藥,你自己的心里,也擁有一切善良和智慧,你要在自己的心里找。這就是王陽明說的致良知,你在自己心里找,盡心了,找到良知良能,就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天性,找到了人的本性,也就找到了天命。

  我們平時做一件領導布置的任務,沒有辦成,說自己“盡力”了。盡力了,怎么沒辦成呢?多半是沒有“盡心”,盡力只是盡苦力,盡心才會有創造力。

  心——性——天,盡心就能知性,知性而后能盡性,盡性就能通天。“盡性”這個詞以后我在講《中庸》時還會講,只要盡心,就能把自己的潛能全部發揮出來,把你的性能發揮到極致。

  有一句勵志的話叫,只要你足夠努力,連神都會幫助你成功的,就是這個意思。

  孟子接著上一句又說:“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養性,就是《大學》里講的誠意正心。存心就是正心。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學問之道也沒有別的,就是把那放失的心找回來。這里的放心,不是“你辦事我放心”,而是找回你自己可能會迷失的心,就是拒絕誘惑。本來在家里寫作業,聽到窗外小朋友玩鬧的聲音,心就跑出去了,不專心了;本來自己的本職工作干得好好的,發現別人的生意比自己的更賺錢,心又野了,不能專注堅持。這都是不能存心養性。

  說來說去,你發現沒有?還是老生常談: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不問收獲,是存養此心,不讓他迷失的唯一方法。因為你一旦去看收獲,就會發現自己的收獲比別人少,心就不正了;心不正,就容易歪倒,就溜出胸腔去了,心野了,就像孟子說的“放失了”。

  孟子接著又說了14個字:“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怎么才能讓心正、心不放失呢?先一條底線,叫做“夭壽不貳”。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大徹大悟了。夭壽不貳,夭是夭折,壽是長壽,就是無論壽命長短,都不改變。

  有一個問題是:“假如你現在還有三個月的壽命,你會做什么?”

  如果你的答案是要把錢花光,要走遍世界,要向哪個姑娘表白,或者還要干一些瘋狂的事,那你就不是夭壽不貳。如果你不管還有多少天壽命,都是一樣地過,那才是夭壽不貳。

  所以,你可以思考一下:“假如現在還有三個月壽命,你會做什么?”

  我先告訴你我的答案:我的日程不會有任何改變。

  因為我每一天過的,都正是我想要的,它不見得是最美好的人生,但它是我的“正命”,正是我的命。我也不會加快做什么事情,比如把我的《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講得快一點,再快反正也講不完。就算講得完,這部講完了,下一部又要講??傊瓴怀?,哪天死,哪天就是完成。這就是“死而后已”。

  所以,“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壽不貳,該干嘛該嘛,修身以等待死亡,就是安身立命,或者說安心立命。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天我都在盡心知性,知天修身,安身立命,求仁得仁,無怨無悔。

  命,不是一個窮富貴賤的最后結果,而是我自己的志向、我的天命。今年我五十歲,正是知天命之年,這就是我的體會。

  修身養性,等待死亡;安身立命,事天以終身。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境界。說什么功名利祿,你已經能超越死亡和恐懼了。在夭壽之間,都已經看得如此透徹。修身之功,已經持守得如此堅定。那天賦給你的,渾然全備,一點損傷都沒有。幸而得長壽,則好德善終。不幸而早夭,也順受天命。

  有人說,你真不在乎功名利祿嗎?當然在乎,而且非常在乎。但是,功名利祿來不來,跟我在不在乎根本沒關系,并不是我越在乎,它就越會給我。所以,我能不能得到功名利祿,那都是命運的安排。我能做的只是盡自己的誠意正心和努力耕耘——“莫非命也”。

  孟子說“順受其正”,一切都是天命安排,但順理而行,接受的就是正命;不順理而行,就是非命。人性的誤區,就是老想改變命運。命運是上天的安排,哪里改變得了呢?我們要做的,唯有付出一切努力,然后接受任何結果。

  總結一下,性、命、道、理、氣、心這幾個字代表了儒家獨特的心性之學。一句話總結就是:做事要順應本能和天理,雖然環境會影響人發揮自己的天性,但只要不斷向內求,向內觀,就能找到自己的天命。這是命運的哲學。

  下一講,我會借著《中庸》,繼續深入講解這個話題。

關鍵詞:儒家思想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猴哥帶你讀懂儒家思想第二十一講 儒家最難搞懂的六個概念——性、命、道、理、氣、心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