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人生九氣(建議收藏)

作者:佚名 國學知識 來源:網絡

道德經》上講:

“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變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環歸一。”

“九”在道家思想里,是大之極致。

而人的一生當中,也有九氣。

這九氣,是真正屬于你的內在智慧。

唯有悟透它,人生方能更上一層樓。

01

閑時多讀書,聚才氣

曾國藩曾在家信中寫到:

“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一個人的氣質,不在于擁有驚人的財富,不在于出眾的外貌,也不在于顯赫的地位。

而是來自內在的學識修養、豐盈的精神世界。

莫言在12歲時輟學,之后一直在生產隊干活。

不管體力勞動多累,他都會抽空閑時間閱讀。

有時遇到精彩的書,中午都不會午休,甚至晚上會坐在門檻上就著昏暗的小油燈看。

多年的閱讀習慣,讓他逐漸沉淀才氣,寫出了《蛙》《紅高粱》《豐乳肥臀》等一部部巨著,并于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可以說,莫言的成就,離不開他的勤奮讀書。

當你博覽群書后,這些知識會內化為你的精神內核,讓你變得更加智慧。

要知道,一個才氣超然的人,必定是一個嗜書如命之人。

腹有詩書氣自華,知識沉淀于骨子里,表現在氣質中。

有空多讀書,你的氣質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02

眾前慎言行,凝清氣

說話,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我們在生活中的不少爭執與矛盾,皆是來源于口舌之爭。

任何一個不分場合就隨意說話的人,往往只會給人留下不良印象,令人厭惡。

更有甚者,還會得罪他人,給自己招來飛來橫禍。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都不同,與其強行把自己的諸多想法強加于人,倒不如保持沉默。

只有管好自己的嘴,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良方。

論語》有言:“仁者,其言也讱。”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往往都懂得低調做人,謹言慎行。

學會克制自己的言行,才能過好人生。

03

交友重情義,有人氣

莊子》中說:“真者,精誠之至也。”

做人一輩子,真誠不可少。

與人相處,留顆誠心,重情重義,彼此的感情才會經營得越來越好。

美術大師徐悲鴻,在經歷經濟拮據、親人離世后,一度對人生感到十分絕望,他準備在上海外灘結束生命。

他的朋友黃警頑知道他的窘境后,不僅讓他住在自己家里,還四處奔波,幫他找新工作。

漸漸地,徐悲鴻在黃警頑的幫助下,終于在美術圈站穩了腳跟。

多年后,當黃警頑因故被逮捕入獄,出獄后情緒低落,意志消沉。

徐悲鴻得知后,馬上把他接到北平,給他安排了一份出納員的工作,還常常邀他一起回家吃飯。

古語云:“日久見人心,患難見真情。”

這世上,錦上添花者易得,但雪中送炭者難尋。

以真情示人,以誠心諒人,如此方可聚人心。

交友重情義,將心比心,你才能收獲人生知己。

04

困中善負重,存志氣


人這一輩子,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

命運無常,挫折、苦難,總在不經意間向你襲來。

如果你在困境時一蹶不振,那么人生再無翻盤的可能。

唯有困中蓄志氣,才能在風雨過后,挺起胸膛,大步前行。

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情況下,仍潛心研究《周易》,把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

孔子在周游列國時,受到欺辱、圍攻、絕糧等困厄,因道不得行還能作《春秋》;

左丘明晚年雙目失明,可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來,著成了著作《國語》;

司馬遷被貶入獄,遭受腐刑,仍不失修史的遠大志向。

真正有志氣的人,并不會因屢屢碰壁的現實,就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身處低谷,心存志氣,才能熬過無盡的黑夜,迎來黎明。

05

處事宜平易,添和氣

弘一法師曾說:“人當變故之來,只宜靜守,不宜躁動。”

處事焦灼、情緒失控,只會讓事情往壞處發展。

唯有靜下心來,從容處事,方能讓事態明晰起來。

一代名臣林則徐,年輕時脾氣狂躁,時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動怒,得罪了不受人。

他的父親為此送了一塊牌匾給他,上面寫了兩個大字:制怒。

此后,他謹遵父親的教誨,逐漸收斂脾氣。

在被貶新疆后,即使地處荒蕪之地,他也仍能平靜處事,修水利,撂荒地,惠民生,頗有成就。

沒過幾年,林則徐被召回,再次受到朝廷的重用。

正如《昭德新編》有言:“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心平,氣才和。

遇事不急不躁,是真正高明的處事方法。

怒氣不常有,和氣不可忘,人生之路才會越走越穩。

余生,守住脾氣,少一點浮躁,多一分淡定。

06

對己講原則,守底氣

一個人的身上,最重要的品質是什么?

作家馮驥才,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做人之道,莫過于“底線”二字。

一個做事不講原則的人,眼中只有蠅頭小利,喪失了尊嚴和人格。

他們會為了謀利,而去做弄虛作假、背信棄義之事。

殊不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這些丟掉底線的行為,最終只會讓他們“作繭自縛”的困境,人生也會逐漸走下坡路。

不管身處何處何境,唯有守住原則,才能守住人生的邊界。

踏實做事,坦蕩做人,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

07

淡薄且致遠,立正氣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明志,非寧靜無致遠。”

名利,如同一個巨大的陷阱。你若不能看破,最終只會受它羈絆。

與其終日汲汲營營,倒不如淡泊名利,守住正氣。

南朝時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深諳此道。

他博學多才,曾官至左衛殿中將軍。

可他深知名利乃過眼煙云,于是毅然辭官歸隱。

梁武帝數次想請他出山為官,可他仍不為所動。

了一幅《二牛圖》,用來表明心跡。

在畫里,有一頭牛正在水邊的草地上悠閑地吃草,而另一頭牛卻被人用枷鎖所縛,驅使著向前行。

梁武帝由此明白了他的心志,打消了念頭。

菜根譚》里有句話:“物質盡管豐富,擁有的層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樂趣無窮。”

寵辱不驚,淡泊明志,才是我們應追求的人生境界。

08

居低少卑怯,見骨氣

《道德經》中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人本無貴賤之分,不因位高而自作聰明,不因位卑而隨意貶損自己。

骨氣,是一個人立世的脊梁。

身處低位,不卑怯之人,宛如披上一層厚厚的盔甲,針扎不穿,水潑不進。

他們帶著一身傲骨,行走在天地之間,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有句話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那些心中堅守骨氣的人,無論遇到什么境遇,也會從容不迫地走好自己的路。

有骨者,則“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氣者,則“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

人生是一場修行,攜一身正氣,向內尋找力量,才算不負此生。

09

卓而能合群,養浩氣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一樣,三觀和學識也會參差不齊。

一個真正有格局的人,從不把身份感寫在臉上。

他們即使出類拔萃,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異。

北宋時期,王安石主張用變法來改變“積貧積弱”的社會困局,可司馬光卻不贊同,他認為此舉弊大于利。

但兩人即使政治主張不同,卻也沒有因此爭吵不休,反而互相欣賞彼此的為人。

司馬光稱王安石胸懷坦蕩,是摯友;

而王安石則對司馬光的人品、能力等大為稱贊。

周國平說:

“一個人如何對待持有不同觀點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種觀點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都懂得把尊重根植于心。

不以自我為中心,用“和而不同”的態度與人交往,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人生很長,愿你我都能修一身見識,養一身浩氣。

人活一輩子,走的是一條修心養德之路。

人生九氣,安身之本。

一個善于養氣之人,必定能塑造出優秀的品性,走向圓融的人生。

余生,愿你養好這“九氣”之道,成就大器人生。

關鍵詞:國學智慧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人生九氣(建議收藏)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