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宋代 / 辛棄疾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山前燈火欲黃昏,

山頭來去云。

鷓鴣聲里數家村,

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

少年鞍馬塵。

如今憔悴賦招魂,

儒冠多誤身!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山前燈火閃爍,快到黃昏,山頭上飄來飄去的是朵朵浮云。鷓鴣聲響起的地方住著數戶山村人家,我在冷清的瀟湘道上喜逢故人。

少年時也曾學諸葛亮手執羽扇,頭戴綸巾,風度瀟灑鎮定自若地指揮千軍萬馬與敵鏖戰。如今雖然憔悴落魄,但我要像宋玉那樣作《招魂》賦招回失去的靈魂,自古以來書生多是無用之輩,讀書多反而誤了自身。

注釋解釋

阮郎歸:詞牌名。此調名于《花草粹編》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雙調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耒(lěi)陽:縣名,即今湖南耒陽。

推官:州郡所屬的助理官員,常主軍事。

數家村:幾戶人家的村落。宋王安石《即事》:“縱橫一川水,高下數家村。”

瀟湘:湖南省的瀟水和湘江,這里指湖南。

綸巾:有青絲帶的帽子。羽扇綸巾是魏晉時代“儒將”的服飾。

鞍馬塵:指馳騁戰馬。

憔悴:指衰老。

儒冠:讀書人戴的帽子,指代書生。

身:自己。

創作背景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是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繪巧遇故人的自然背景,山村燈火暗淡,居民稀少,氛圍清冷,隱見張處父平淡艱辛的退居生涯。下片回顧友人少年的戎馬生涯,羽扇綸巾,神態瀟灑,鞍馬馳騁,英恣勃勃。收尾轉入當前,顯見仕途淪落,心地抑郁。全詞運用典故巧妙而自然,雖詞短但情長,感情真摯樸實。

淳熙三年(1176年),詞人由江西調任京西轉運判官,第二年又調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輾轉一段時間后,他又被調任湖南,可見其調任之頻繁、身世之漂泊。這首詞大約作于淳熙六年(1179年)或淳熙七年(1180年),此時他正擔任湖南轉運副使和安撫使。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開篇不俗,一個“欲”字意蘊深刻。“欲黃昏”描繪出黃昏將至未至、夜幕將降未降的瞬間景象。“山前燈火”表明此時天色已近昏暗,山頭的浮云飄飄然然,好似作者飄忽不定、頻繁凋任的遭遇。這兩句既描繪出一幅黯然浮動的景象,也暗合詞人此刻無法安定的心理狀態。

“鷓鴣聲里數家村,瀟湘逢故人”在情感描寫上有極大的反差,一悲一喜問更現作者的功力。“鷓鹋聲”一向給人以悲涼之感。黃昏時分的山村,詞人聽到陣陣鷓鴣的叫聲,心中不禁頓生悲涼;聯想塑自己的前途未卜,更覺得凄涼萬分,此時的氣氛是沉悶和凄苦的。“瀟湘逢故人”,見到友人,詞人不禁心生喜悅,此時的氣氛是輕松和愉悅的。

承接上片,詞人在下片開始向友人傾述心事、回憶往事。“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這三句既是作者的回憶,也包含歷史典故。“揮羽扇,整綸巾”,詞人借用三國時諸葛亮手揮羽扇、頭戴綸巾指揮三軍的典故,來比喻當年自己抗金時的英雄形象和瀟灑風度。“少年鞍馬塵”中,“少年”代指作者自己,在塵土飛揚的戰場上揮斥方遒,這是何等的瀟灑和氣概??扇缃?,南歸后卻屢遭排擠,自己的抗金主張得不到采納,又屢屢調任,生活飄忽不定。在今昔強烈的對比下,詞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萬千。

“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結尾處,作者發出疑問,這看似沒有答案的疑問,實際上是詞人在用自己充滿血和淚的筆觸,向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發出強烈的抗議,并控訴主和派對愛國主戰派志士的迫害,表達其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對朝廷的不滿。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有“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辛棄疾在此即化用他的詩句,表達自己的不幸遭遇。

辛棄疾運用典故巧妙而自然,將對自然的描寫與自己的心理狀態密切結合起來,特別是結尾處的兩句,更顯作者感情的凄涼和悲愴。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辛棄疾 :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詳細]

辛棄疾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古詩原文翻譯賞析-辛棄疾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