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南鄉子·春情

宋代 / 蘇軾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晚景落瓊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

春雨暗陽臺,亂灑歌樓濕粉腮。一陣東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夕陽美麗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綠樹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綠了。認得這杯中瓊漿是故鄉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初次看來,萬頃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過濾的酒。

陽臺山上春雨忽至,胡亂地灑在歌樓打濕了美人的粉腮。忽然一陣東風卷地而來,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暉從烏云縫隙中斜射出來,染紅了半邊天。

注釋解釋

南鄉子: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為單調,南唐馮延巳始增為雙調。雙調平韻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韻。另有五十八字體。又名《好離鄉》、《蕉葉怨》等。

晚景:指夕陽之景。景,日光。瓊杯:玉杯。

照眼:耀眼。翠作堆:形容綠色之盛。

岷峨(mín é):四川境內岷山山脈北支,峨眉山傍其南。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鄉。

淥醅(pēi):美酒。蒲萄:即葡萄。此處與“淥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綠。

陽臺:地名,傳說在四川巫山。宋玉《高唐賦》:”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按酥父枧幹?,亦即下句之歌臺。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風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元豐四年(1081),一題為“黃州臨皋亭作”。蘇軾因為寫詩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到黃州后,住在長江邊上的臨皋亭。元豐四年春天的一個傍晚,詞人在臨皋亭上倚欄觀江,便將這美好的景色記錄了下來,即成此篇。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上闋寫詞人在臨皋亭上看到的黃昏景致?!巴砭奥洵偙?,照眼云山翠作堆?!逼鹗變删湫缕嫱回?,用夸張的手法寫出水天一色的景致。放眼望去,傍晚的云山顯得蒼翠欲滴,夜色與山色交相輝映,倒映在瓊杯一樣的江中,仿佛將滿江春水都染成了綠色。闊大的“晚景”落在精致的“瓊杯”里,比喻與夸張兩種手法雙管齊下,營造出新穎生動的意境。

“認得岷峨春雪浪,初來,萬頃蒲萄漲淥醅?!弊髡呖粗鴿M眼碧綠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黃州時,見到這碧波蕩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認為是由岷山與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來的。蘇軾《與范子豐八首》其八曾有言:“臨皋亭下不數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飲食沐浴皆取焉,何必歸鄉哉!”作者見到這樣的景致,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峨眉山的雪浪,勾起了鄉思之情。

下闋由靜景轉向描寫動景,寫春雨驟降驟停,更為滿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調?!按河臧店柵_,亂灑歌樓濕粉腮”寫春雨來勢迅疾,而來不及防避。因滿江碧波,作者的思緒正飄向萬里之外的故鄉,忽然天色驟暗,迅疾的春雨傾瀉而下,打濕了未及躲避的美人的粉腮。

經過春雨的攪擾,作者被迫收回思緒,但其對外界的觀察十分敏感,轉而以更加細膩的手法描景色的變化?!耙魂嚃|風來卷地,吹回”寫雨停,隨著一陣突如其來的東風,仿佛有人掌控一樣,雨立即停止了。如同來時一樣,春雨在人們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突然停止?!奥湔战煲话腴_”,雨停,云開。霧散,夕陽的余暉斜倚著山頂,將半邊天空都染成了紅色,天水輝映,江面上霎時呈現出半紅半綠的景色來,奇幻瑰麗,令作者嘆為觀止。

雖未描述作者的行為事跡,也恰恰表現了他被貶之后不得自由、無所適從,只能寄情山水的生活狀態。處于這種狀態下的作者,對自然環境自然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所以他狀景細致入微,思維廣闊,描寫景致奇幻瑰麗;抒情則含蓄蘊藉,于字里行間不經意散發出飽滿的鄉思愁緒,似有自得之趣,又有千回百折的情感波瀾。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蘇軾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詳細]

蘇軾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南鄉子·春情古詩原文翻譯賞析-蘇軾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