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

宋代 / 曾覿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

風蕭瑟,邯鄲古道傷行客。傷行客。繁華一瞬,不堪思憶。

叢臺歌舞無消息,金樽玉管空陳跡??贞愛E,連天衰草,暮云凝碧。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蕭瑟的風聲,茫茫的原野。邯鄲,這昔日慷慨悲歌行之士云集的北國名城,繁華一時的趙國古都,如今已是煙寒草衰,光沉響絕。

唯有那在疾風欲裂的古道上進著一隊人馬,面對這歷史殘跡,又怎能不翻涌起沉痛卻又無奈的反思?這,就是曾覿一行人的基本心境。

注釋解釋

憶秦娥:“憶秦娥”是詞牌名,雙調,共四十六字,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格為定格,多用入聲韻,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韻一疊韻。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邯鄲:古趙國國都。

行客:遠行之人,這里是作者自稱。

金尊:金制的酒杯。尊,通“樽”。

管:笛、簫一類的管樂器,此代指音樂。

創作背景

《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是南宋詞人曾覿所創作的一首詞。詞的上片講行客之“傷"眼前邯鄲古道的連天衰草固足令人神傷,當年轉瞬即逝的繁華,也因現今的政治形勢和疆界的劃分而成為“不堪思憶”的東西了。下片緊承“古”“傷”二字,結穴于“空”這個觀念。全詞描寫了邯鄲道上的見聞,表達了作者懷古傷今的沉郁情懷。作者用以虛襯實的表現手法,寄寓了作者對宋王朝割土分疆、國家衰微的悲痛之感,表達了作者的屈辱和慘痛又無法逃避痛苦。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身為賀金正旦副使的曾覿,同正使汪大猷一道奉命出使金國,當他行進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邯鄲道上,望見叢臺遺跡,胸中的陣痛更不由得涌了上來,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詞的上片以“傷”字為主線,悼古今,傷興亡。詞人望著如今己為陳跡的叢臺,想到了曾經繁華一時的古都邯鄲,想到了曾建立赫赫功績的趙武靈王,想到了他“胡服騎射”的改革,想到了風云變幻的戰國時代。而如今,繁華何在,英雄何在?所有的只是蕭瑟秋風、黃塵古道而己。“一瞬”中包含了多少的滄桑和血淚啊!“不堪”二字又足見詞人感傷之深,聯系詞人所處的時代背景,詞人所不堪思憶的應當還有對南宋偏居一隅、失地未能收復的傷痛。古今之情以“不堪”兩字一語道出。

詞的下片從“空”字入手,寫叢臺陳跡之蕭條。“叢臺歌舞無消息”等句,就明顯地透露出了這種渴望卻又失望,感傷而又悲涼的情緒。邯鄲叢臺,本戰國時趙武靈王所筑。李白《明堂賦》說:秦、趙、吳、楚,爭高競奢,結阿房與叢臺,建姑蘇及章華。”可見叢臺也同阿房官等都曾經是“朝歌夜弦”的宴樂之所。昔日“天橋接漢若長虹,雪洞迷離如銀海”的叢臺,已是殘堆廢壘,一片陳跡。“無消息”“空陳跡”等語句感傷中透著悲涼,“空”不僅是眼中之景,更是詞人心中所感。詞的末尾兩句的“連天衰草,暮云凝碧",描繪出一幅十分衰瑟的景象,這是詞人內心感情的外化;情景交融,達到了巧妙的程度。像曾規這樣的上層文人,不管他把自已的命運同最高統治者聯系得何等緊密,殘破的家園、積貧積弱的國運總會要不斷地扣擊他的心,在光榮的歷史與屈辱的現實的夾擊下,又怎能不流泄出那只能屬于自己的反省和呻吟呢?這首詞中,所謂繁華一瞬,所謂歌舞陳跡等都寄寓著對北宋滅亡的感嘆,和失地未能收復的悲傷。

整首詞用字精煉,感情豐富,尤其是“傷行客”“空陳跡”兩個疊句的使用,不僅使得整首詞富于韻律感,更使得其中的感傷之情愈加濃烈。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曾覿 : 曾覿(音di迪)(1109-1180) 字純甫,汴京(今河南開封)人。紹興中,為建王內知客。孝宗受禪,以潛邸舊人,授權知閣門事。淳熙初,除開府儀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觀使。趨奉宮廷,詞多應...[詳細]

曾覿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憶秦娥·邯鄲道上望叢臺有感古詩原文翻譯賞析-曾覿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