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蝶戀花·密州上元

宋代 / 蘇軾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鹄錈粝∷断?,昏昏雪意云垂野。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杭州城的元宵夜,明月好似霜,照得人好似一幅畫。帳底吹笙,燃香的香氣好似麝香,更無一點塵土隨著馬而去。

寂寞的密州城里人們都老了,人們沿街擊鼓吹簫而行,最后卻轉到農桑社祭祀土地神。燈火清冷稀少霜露降下,陰暗昏沉的烏云籠罩著大地,要下雪了。

注釋解釋

蝶戀花:唐教坊曲,本名《鵲踏枝》,宋晏殊詞改今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稑氛录纷ⅲ盒∈{;趙令畤詞注:商調;《太平樂府》注:雙調。馮延巳詞,有“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句,名《黃金縷》;趙令畤詞,有“不卷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卷珠簾》;司馬槱詞,有“夜涼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韓淲詞,有“細雨吹池沼”句,名《細雨吹池沼》;賀鑄詞,名《鳳棲梧》;李石詞,名《一籮金》;衷元吉詞,名《魚水同歡》;沈會宗詞,名《轉調蝶戀花》。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也叫上元節,因有觀燈之風俗,亦稱“燈節”。

錢塘:此處代指杭州城。三五夜:即每月十五日夜,此處指元宵節。

“照見”句:形容杭州城元宵節的繁華、熱鬧景象。

帳:此處指富貴人家元宵節時在堂前懸掛的幃帳。香吐麝:意謂富貴人家的帳底吹出一陣陣的麝香氣。麝:即麝香,名貴的香料。

“更無”句:說的是江南氣清土潤,行馬無塵。唐人蘇味道《上元》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p>

山城:此處指密州。

“擊鼓”句:形容密州的元宵節遠沒有杭州的元宵節熱鬧,只有在農家社稷時才有鼓簫樂曲。社:農村節日祭祀活動?!吨芏Y》:“凡國祈年于田租,吹《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農神)?!蓖蹙S《涼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p>

“昏昏”句:意謂密州的元宵節十分清冷,不僅沒有笙簫,連燈火也沒有,只有云垂曠野,意濃濃。垂,靠近。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詞人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故而寫下此詞。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此詞作于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時蘇軾在密州。全詞用粗筆勾勒的手法,抓住杭州、密州氣候、地理、風俗等方面各自的特點,描繪了杭州上元和密州上元節的不同景象,流露了作者對杭州的思念和初來密州時的寂寞心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里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懊髟氯缢?,寫月光之白。李白曾有詩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钡乖抡龍A,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游賞,元宵節是宋代一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游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了。這還是街市的游人。至于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案鼰o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游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闋描寫杭州元宵景致,作者此時是剛來密州任知州,正好遇到元宵佳節,在街上看燈,觀月時的情景和由此而產生的感想。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寫燈、寫月、寫人,聲色交錯,充分展現了杭州元宵節的熱鬧、繁榮景象。

下闋描寫密州上元?!凹拍匠侨死弦病笔且痪溥^片,使情調陡然一轉,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無須多著一字,便覺清冷蕭索。結句“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則不但寫出了密州氣候的寒冷,而且也讓人感覺到環境的空曠蒼涼。

作者“曾經滄海難為水”,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凄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郁郁不樂的是這里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一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閑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里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云四垂,陰霾欲雪?!盎杌柩┮庠拼挂啊币痪?,表面上意象凄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瑞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這首《蝶戀花》,確是“有境界”之作,寫出了對“凡耳目之所接者”的真實感受,抒發了對國計民生的憂患之情。內容、筆墨不囿于成規,自抒胸臆,意之所到,筆亦隨之,不求工而自工。此詞運用了轉折、反襯等章法技巧,體現出了他當時的境遇和心情。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蘇軾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詳細]

蘇軾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蝶戀花·密州上元古詩原文翻譯賞析-蘇軾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