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送參寥師

宋代 / 蘇軾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

劍頭唯一吷,焦谷無新穎。

胡為逐吾輩,文字爭蔚炳?

新詩如玉屑,出語便清警。

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

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

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

頹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

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

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

成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

詩法不相妨,此語當更請。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參寥大師你學習佛法,百念俱無。

劍環頭上的小孔仍只傳來風過的小聲,焦谷上依然沒有新生出小芽。

為什么要跟我們這些人一樣好作詩歌?

你的文章都是文采華美,新出的詩篇如玉屑一樣精美,語句清平而深刻。

韓愈談論到張旭狂草時,認為張旭心中并未屏蔽萬事,

反而將其憂愁與不平之氣,統統寓于筆端任其馳騁。

韓愈很奇怪高閑浮屠氏的草書,視人身為丘井。

頹然寄有淡泊之意,又如何發出像張旭那樣豪邁而不受拘束的氣魄呢?

仔細一想其實不然,真實的技巧并不是虛幻的泡影。

要想使詩句巧妙,不要嫌惡于空和靜。

虛靜因而能懂得萬物之變化,空明所以能接納萬事之境界。

閱歷世事行走于人間,只見棲身于世外云嶺。

咸味酸味雜列于諸食物里,其中有著極其雋永的韻味。

詩歌與佛法并不相妨礙,上面的話更當允許我說出來。

注釋解釋

苦空:佛教認為世俗間一切皆苦皆空。人生老病死為苦,一切皆虛無,并非實體,為空。

吷(xuè)血:吹氣聲,表示小而短的聲音。劍首,指劍環頭的小孔。

焦谷:火烤干枯的谷類。穎:子粒的芒殼尖。

玉屑:比喻文詞佳美,字字如珠璣飛屑。

退之:韓愈,字退之。

浮屠人:出家人。

詩法:指詩歌與禪法,這兩者并不相悖,而統一于“空靜”,并由此而獲得“至味”和“妙”的境界。

請:領受,明確接受。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此詩取韓愈論高閑上人草書之旨,反其意而論詩,最后落實到“詩法不相妨”上,表達了蘇軾對禪與詩之間的關系的認識。一般說來,禪宗要求不立文字。詩歌則是語言的藝術,二者區別甚大。但在藝術實踐中,詩人以及批評家卻發現了它們之間的共同性。所以宋人李之儀在其《姑溪居士前集》卷二十九《與李去言》中說: “說禪作詩,本無差別?!惫倘?,要把二者的“本無差別”處說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仍有線索可尋。比如,禪與詩都注重對主觀精神的反映,禪宗固然是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詩歌亦宣稱“一切景語皆情語”,因而驅遣萬象以就我。所以南宋釋紹嵩在《亞愚江浙紀行詩自序》說:“禪,心慧也;詩,心志也?;壑?,禪之所形;志之所之,詩之所形?!绷硗?,如禪思和詩思的不可預測性,禪語和詩語(部分追求“直尋”的作品當是例外)的非邏輯性,都頗能相通。宋代禪學大興,風行于士大夫之中,因而“學詩渾似學參禪”一類的話頭,成為一時風氣,而從時間上看,蘇軾這首詩可謂得風氣之先,對后來嚴羽諸人以禪喻詩,分別宗乘等,都不無影響。

作者介紹
[挑錯/完善]

蘇軾 :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詳細]

蘇軾的名句
你可能喜歡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送參寥師古詩原文翻譯賞析-蘇軾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