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

清代 / 宋琬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出自 清代 宋琬 《蝶戀花·旅月懷人》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墻角芭蕉風瑟瑟,生憎遮掩窗兒黑。

創作背景

萊陽宋氏在明末與入擾山東的清軍作戰中,曾有大傷亡,宋琬父兄輩中殉難多人。公元1645年乙酉之初,琬南奔流亡在吳中一帶,后雖出仕新朝,一生處于坎坷逆境。此詞寫旅途月夜懷人,從“萬里故人關塞隔”句看,似懷遣戍塞外之故友。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詞的第一句“月去疏簾才數尺”句面上講的是月離“疏簾”的距離近,實則是暗示當時的月光異常的明亮皎潔,能見度高。作者起筆含蓄,濃重細密的心思積而不發,這也多與作者在長年艱辛苦難的生活中所養成的隱忍低斂的性格相關。另一方面,第一句也是在為第三句做鋪墊:當時的月亮離稀疏搖曳的窗簾近在咫尺,一陣烏鵲驚飛而起,當空略過,憑空留下了那赤裸裸,觸目驚心的白,月光就這樣明晃晃地白,得勾起多少傷心舊事啊,以致于作者都不忍久視。作者這樣的寫作手法是在古時又稱之為“揭簾法”寫的是簾,目的卻是簾后的人,揭開簾子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第二句“烏鵲驚飛”源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蹦巷w的烏鵲它不是本地的烏鵲,繞樹三匝,為何遲遲不肯落羽?真的是沒有樹枝可以留駐嗎?其實不然,既然有樹,枝椏總是有的,只是境遷物非,草木殊類,異地險境讓烏鵲感到猶豫,不安和驚慮,沒有了歸屬感。這與作者后半生漂泊東南,流徙吳越的心境是何其地相似。作者月夜吟詩,念到傷心處,情難以堪,一片傷心白既照應了第一句,也奠定了整闋詞的基調。 第三句“萬里故人關塞隔”很多磚家認為這里的故人是指遠謫邊境的孫啟或丁澎等摯友,我不能茍同這種說法。孫啟和丁澎等人同樣也遭流放,作者如果客寓他鄉,在寂寞的深夜里,最能勾起作者懷念的是什么?首先應該是作者自己的家,故鄉,和故鄉的故人,這是常情。所以這里的故人不會是同病相憐的那些好友。這位故鄉的故人一定吹得一手好笛,讓作者事隔多年依然能依稀記得個中韻律,以致于在異鄉的深夜,幽聞南樓梅花笛,立刻就能想起:家鄉的他在萬里之外,這又是誰在吹弄如此熟悉的笛聲...說到底其實也不是作者在想念那笛聲,作者是太想家了。 后半闋第一句把作者和讀者神游在外的思緒拉近到“燈前”,也就是作者這位“病客”的跟前。作者行家里手,行文思路相當清晰,文章結構也井井有條。前半闋寄情于景,后半闋移情于人。劉熙載的《藝概。詞曲概》有言:“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焙唵味跃褪菍懺~不能就事論事,就事論事的詞寫的再華麗也是下品,寫的差的那就是惡俗了?,F在有很多寫“新詞”的作者,自詡文采高古,填出來的詞就跟敘事散文一樣,還網上報上到處貼,就跟電線桿上的“狗皮膏”一樣了,都懶的撕你。 第二句“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孤單的影子,在房間里來回踱兩步,想睡那由得自己啊。詞面上作者自己的意思是蟋蟀的吟叫攪擾地自己無法入睡,其實還是因感慨為自己的傷心的舊事和凄涼的當下而無法入眠。 末句這位辛苦的詩人終于在“墻角芭蕉”的僻護下獲得了暫時的寧靜,芭蕉葉這一巴掌的黑遮住了窗口,遮擋住了在多數人眼里是美好圓滿象征的那輪明月,把作者傷痕累累,不忍卒視的內心靜靜地掩藏起來。同時芭蕉伊遮掩窗兒黑也與前文的傷心白形成了呼應?!抖l亭詞》評論道:“感得芭蕉遮掩,為‘一片傷心白’也,細不可言?!敝链送昝朗展P,妙不可言。

作者介紹

宋琬 :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永平兵仆道、寧紹臺道。族子因宿憾,誣其與聞逆謀,下獄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原文賞析-宋琬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