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學經典

養育華夏兒女

新秋至,人乍別,順長江水流殘月。

元代 / 貫云石
古詩原文
[挑錯/完善]

出自元代貫云石的《壽陽曲·新秋至》

新秋至,人乍別,順長江水流殘月。悠悠畫船東去也,這思量起頭兒一夜。

譯文翻譯
[請記住我們 國學夢 www.robinhoodcdfi.com]

初秋剛至,心上人也匆匆離別。順著綿長的江面,水兒流淌著,月兒也是殘缺的。那華美的船兒悠悠然向東遠去漸漸隱沒。這離別的愁苦啊,在這第一個夜晚就暗暗生起。

注釋解釋

雙調:宮調名,是元曲常用宮調之一。

壽陽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風”。句式為三、三、七、七、七。小令兼用。

乍:剛剛,起初。

悠悠:悠閑自在的樣子。

思量:這里是思念、牽掛之意。

起頭兒:開頭,起始。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曲,其送別對象和創作時間難以考證。據曲意可知,其時正值初秋,在送走行人之后,作者因懷想心生悵惘之情而作此曲。

詩文賞析
[搜索 國學夢 即可回訪本站]

此曲寄寓了作者因離人遠去而產生的悵惘傷感之情。先實寫送別時所見到的情景,以抒發自己因離別而產生的傷感之情;后轉向虛寫,從眼前聯想到往后,表明思念綿長不絕。全曲采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將抽象的愁思寓于具體的景物之中,精心勾了一幅冷落孤寂的圖畫,極力渲染凄涼孤獨的氣氛,充分體現了作者內心的愁情。

此曲開首兩句,既是交待時間與事由,同時也暗含著送別時產生的傷感之情。秋氣清疏,易生悲涼,偏偏趕上在這時候送行,行人和送行人的惆悵是可想而知的。宋代柳永有句道:“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保ā队炅剽彙ず?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shici/71148.html' target='_blank'>蟬凄切》)吳文英有句道:“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保ā短贫嗔睢ず翁幒铣沙睢罚┒紝懙搅饲锪顚﹄x人的影響,何況這場分離來臨得那么突然。一個“乍”字,給人留下了驚心的感覺。這兩句為全曲定下了感傷的基調。

離人遠去,送行人還留在江岸邊不忍走開,凝視著前方出神?!绊?a href='http://www.robinhoodcdfi.com/gushici/changjiangdegushi/' target='_blank'>長江”一句是景語,又是情語,意味深長。順流東下的江水與行舟是同一方向,說明送行人一直在眺望那船影消失的遠方;水流殘月,一派凄清,那月亮也“殘”而不能團圓,恰可作為這番別離的象征;江水不停東流,殘月卻駐留原處,這又襯示出去者遠去、留者佇立的離情別意。更主要的是,水、月都曾是送別現場的見證,正是這長江水載走了行舟,而讓殘破的月影替代了它的位置。作者眼前只見殘月,不見人影,離愁別恨便油然而生。

此時只剩下作者自己孤身一人,孑然獨立江頭,便增添了離情的凄涼與孤獨。觸景生情,作者眼前自然而然地浮現出當時“悠悠畫船東去也”的一幕。將分手情形置于回想中補敘出現,是絕妙的構思,它再度回應了“人乍別”的不堪正視。點明“畫船”,上船的當是名女子,按元曲的表現習慣,這場“乍別”發生于男女之間。而“悠悠”二字,又顯示了相思的纏綿情味。

前面都是實寫,通過所見到的情景來抒發自己因離別而產生的傷感之情,而最后一句,作者將筆鋒一轉,由實寫轉向虛寫?!斑@思量起頭兒一夜”,這離愁別恨,才只是剛開了個頭,想到此,心中的悵惘感傷之情就愈覺不堪忍受。這里不具體描述此時思念的況味,只用“起頭兒一夜”五字,既回應了“人乍別”“水流殘月”,又包含著對往后日子的聯想,以“第一夜”來推想和概括今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離情別緒,刻骨相思的滋味,不言自明。這最后一句,既是對全曲的一筆總結,又把離愁別恨推向綿綿不絕的將來。故由此結束,簡潔有力,意味無窮。元曲善以巧筆呈柔婉的思致,于此可見一斑。

作者介紹

貫云石 : 貫云石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

用戶評論
揮一揮手 不帶走一片云彩
國學經典推薦

新秋至,人乍別,順長江水流殘月。-原文翻譯賞析-貫云石

古詩國學經典詩詞名句成語詩人周易起名關于本站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6-2024 www.robinhoodcdf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學夢 版權所有

桂ICP備2021001830號

国产A级理论片不卡顿|老汉A∨精品视频网|校花噗呲噗呲太深了好爽|久久一本热色99国产